张者上台。
实际上,这个变化在"十月革命"的前一天已经开始:俄历10月24日,在各党派召开的共和国预备议会上,社会主义者已占多数但尚容纳了几个立宪民主党人的克伦斯基联合政府受到抨击,两大社会主义政党提出议案,要求"通过一项法令把土地移交给土地委员会"、"坚决支持建议与盟国宣布和谈条件并开始和平谈判的对外政策",这两项要求与苏维埃政府次日提出的"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几乎如出一辙。该议案以123票对102票被预备议会通过。此举相当于对联合临时政府的不信任案,如果没有当夜的冬宫事件,它也将导致出现一个排除自由派的"清一色社会主义者政府",而这正是布尔什维克在两周前提出的主张。
由于列宁的坚持,尽管中央委员会中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卢那察尔斯基、李可夫等不少人反对,布尔什维克党还是退出了预备议会,并赶在"清一色社会主义者政府"出现前抢先夺取了政权。虽然布尔什维克采取的是类似军事政变的手段,可是当时俄国处在非常时期,前五届政府也并非经过全民选举,而且期间还有"四月危机"、"七月事件"、科尔尼洛夫兵变等非常事件,与之相比,十月冬宫之夜"水兵与士官生的冲突"也不算多么激烈。
其实,在农民出身的俄军普通官兵往往具有皇权主义和保守倾向的时代,"士官生",既有文化而又并无军官特权的"军人知识分子"曾是俄军中最富进步精神的力量。自十二月党人事件以来他们一直是倾向民主的,二月革命后他们中多数还倾向社会主义——自然是民主社会主义。在反沙皇、甚至反对右翼自由派方面他们与布尔什维克并无矛盾。而且,在二月革命后初期自由派主导临时政府时他们与布尔什维克关系良好,当时彼得格勒军事学校社会主义者士官生联合会经常请布尔什维克人士在他们举办的"社会主义理论讲座"上作演讲。只是在社会主义党派主导联合临时政府后,由于不满布尔什维克的"暴力倾向",他们才成为"冬宫之夜"的"反革命"力量。
实际上,这天晚上夺权与被夺权的双方多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党内同志"——社会民主党与社会革命党人,只是被夺权的最后一届临时政府成员多为社会民主党孟什维克派和主流派社会革命党,而夺权的是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派和左派社会革命党。在一般人看来,双方的差别还不如前几次政府更替的双方明显。
所以,尽管当时在彼得格勒的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后来对"十月革命"的报道以《震撼世界的十天》为题而闻名于世,但在当时,这场变革不要说对"世界",即使对彼得格勒人而言也并不是多么"震撼"的。起义当晚,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而军事革命委员会任命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政委别雷舍夫事后报告说:军舰"在彼得保罗要塞打出信号弹之后发射了几发空弹,准备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打实弹。结果无需如此,因为冬宫很快就投降了。"
在赤卫队涌向冬宫大门时,由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亲自打开宫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部长正在开会的地方。一直反对暴动的温和派布尔什维克党人卢那察尔斯基在当时的家信中也不无宽慰地记道:"事变竟轻易实现","暂时牺牲极少。暂时。"显然,这场"暴力革命"几乎是波澜不惊地就成功了。
而成功者当时也相当低调。苏维埃政府当晚成立时自称是"工人和农民的临时政府",人们也将其作为"第六届临时政府"来接受。应当说,支持布尔什维克当晚行动的人并不多,而反感者不少。如前所述,就连布尔什维克党内都有相当一批人反对以这种方式夺权。他们当然支持以一个对苏维埃负责的政府取代临时政府,但既然以苏维埃的名义做这件事,总应该由苏维埃授权。不能先造成既成事实,"在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前夕就夺取政权,这一点我想谁也不知道。"
于是正如卢那察尔斯基所言:"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甚至连国际主义者,都断然抵制我们。市杜马对我们十分恼火。市民、知识分子,乃至所有人,所有人都是这样,……""目前是可怕的令人胆寒的孤立"。但尽管如此,并没有什么人想采取实际行动与布尔什维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