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悄悄解禁 中国有苦难言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国际财经 > 正文
半夜悄悄解禁 中国有苦难言

2023年8月,日本启动福岛核废水排海后,中共国迅速宣布全面禁止日本水产品进口,导致中日水产贸易几近中断,成为双边关系紧张的一大导火索。然而,2025年7月,中国政府悄然宣布部分解禁,从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恢复37个地区水产品进口,仍排除福岛等10地。批准产品包括扇贝、金枪鱼、鱿鱼等共449种。

此次政策松动公布于深夜,时间点引发关注。有专家指出,这或与中国国内环保派高层调动有关。曾推动禁令的环保派人士自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间接连异动,随后中国于6月底宣布松绑,引发外界揣测政策背后暗藏权力更迭痕迹。

尽管禁令松动,日方反应分歧。水产行业普遍表示欢迎,但部分渔民态度冷淡,原因是禁令实施期间,日本已成功拓展新市场,去中国(共)化趋势明显。现在担忧的反而是美国可能提高关税对出口构成新冲击。

扇贝为代表的高值水产   成功转向美越等市场

中国禁令打击了依赖对中出口的日本渔业,扇贝价格一度暴跌。2023年8月禁令后,扇贝每公斤仅2500日圆,北海道、青森等渔区遭受重创,养殖户怨声载道。日本政府虽紧急投入逾1000亿日圆补贴,仍难弥补市场断裂。

不过,在政府与业界努力下,日本水产转向美国、越南、泰国等地取得成效。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期间,双壳贝对越南出口增3倍、对泰国增2.3倍、对美国增1.7倍,市场结构成功调整。扇贝价格也随之回升,2024年3月丰洲市场冷冻贝柱平均批发价升至每公斤5400日圆,为原来的1.5倍。

2024年数据显示,日本对华农林水产品出口额下降29.1%,对美出口反增17.8%。美国也因此20年来首度超越中国,成为日本农水产品第一大出口国。

禁令难掩中国消费真实需求,地下渠道活跃

尽管中共官方全面禁运,但市场需求仍旺。2022年,中国是日本扇贝最大出口国,占比51.3%,其后为台湾、美国、韩国。日本水产早已成为中国高端消费习惯的一部分,海胆、章鱼烧等难以用其他国家产品替代。

禁令期间,中国电商平台仍可搜到“日本进口”关键词商品;海胆、甜虾等产品线上销售火热,高档日料店依旧标榜“每日空运北海道海胆”。有餐厅业主坦言,国产海胆有腥味,无法满足熟客需求。

业内指出,国产替代品在高端市场难以取代日本货,导致“地下经济”盛行。进口商透过香港、越南等地进行绕道操作,通过转口、改标签等方式规避管控,让日本水产品以“非日本”名义重新进入中国。

这类“绕道进口”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1年中国限制澳洲龙虾时,类似模式就曾盛行。但这次日本水产绕道更隐蔽、更系统,增加监管难度。

美国成为日本水产新主场

中国禁令虽带来短期冲击,但也促使日本渔业进一步拓展市场。以“水产之王”扇贝为例,部分公司如三和水产对美出口额一年内翻倍,现已占总销售额近五分之一。

黄尾鱼(Kanburi)也成为出口主力。鹿儿岛县长岛市渔业合作社出口的Burio品牌黄尾鱼年出口额约20亿日圆,其中70%销往美国,成为美日料理餐厅热门鱼种。

不过,美国若在未来提高关税,将再次对日本水产出口形成压力,成为产业新挑战。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阿波罗网时方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25/225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