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同事们聊天,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眼下怎么过,以后怎么办。聊来聊去,发现下半年一些生活上的大趋势,已经能看出点苗头了。
不敢说百分百准确,但确实有迹可循。
变化一:钱袋子捂得更紧,消费降级明显
也不是说大家不想消费,消费的前提是大家口袋里得有足够的资金,对未来赚钱信心充足,但是今年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
拼夕夕的财报数据,用户数和订单量蹭蹭涨,其它几个大平台明显减弱,以前30一杯的奶茶眼都不眨,现在9.9的咖啡液觉得挺好。
大商场里逛的人不少,但真掏钱买的少了。而且,物价虽然看着还行,但大家心里都打鼓:收入不稳当啊!连央行调查都说,想多存钱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种“消费降级”,说白了,是咱普通人都在精打细算过日子,9月以后,这种审慎消费的心态只会更普遍,性价比是王道。
变化二:铁饭碗不香了
考公务员、考研,以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最近感觉有点不一样了。国考报名热度似乎没以前那么夸张了,有些基层岗位甚至甚至招不满人,考研人数涨得也慢了,甚至有人说可能减少了。
为啥变化这么大?
一是体制内也没那么“铁”了,降薪、地方财政紧张,这些词儿时不时冒出来,让大家对“铁饭碗”的含金量有了新的认识。
二是经济结构在艰难调整,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领域,虽然竞争也激烈,但至少能凭本事拿到更市场化的回报。
年轻人不是不想要安稳,而是对“哪种安稳更值”有了更清醒、更多样化的判断。以后,可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只盯着考公考研这条路,愿意去市场上闯一闯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变化三:延迟退休真要来了,养老焦虑开始变现
这事儿传了好几年,现在感觉是真的快来了。官方吹风,专家讨论,意见越来越统一。
没办法,养老金压力大,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像咱们70后、80后,甚至不少90后,都得做好多干几年的准备。
这个变化已经开始影响生活了,最明显的就是大家存钱养老的意识更强了。比如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在稳步增长,银行里那些长期养老理财产品的咨询量也上去了。
变化四:社保这事儿,越来越关系到每个人
以前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交社保,9月以后,全民社保新规实施,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更多人将享受社保福利,以后看病可以享受报销,将来退休有稳定的养老金收入。
只是,全民社保以后,可能也会对打工人带来一些冲击,比如一些企业可能为降低用工成本转而返聘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有的可能以零工代替全职。这个大家也要有心理准备。
变化五:出租房子,再也不能“偷偷摸摸”了
以前当房东,很多都是私下交易,签个简单合同甚至口头约定就完事了。9月以后就不行了,9月15日正式实施的《住房租赁条例》明确规定:房屋租赁强制备案。如果出租人不办理备案,承租人就可以办理备案。
为啥要这样?
一是为了管得更好,防止出乱子;二是保护租客,备案了,租客住得更安心,遇到黑心房东或者乱涨房租、不退押金这些事儿,投诉维权也有个依据;
三是政府也能更清楚租房市场的情况,好出台合适的政策。对房东来说,手续是麻烦了点,可能还涉及到交税的问题,但长远看,市场规范了对正经做房东的也是好事。
下半年,这种要求房东备案的政策估计会在更多地方推开,租房市场会变得越来越透明、规矩。
变化六:买房不能再暴富,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房地产这头“灰犀牛”,现在被政策盯得死死的。地方上各种招儿都使出来了:降首付、降利率、取消限购...核心目标就一个:稳住市场,别崩盘,但也别想再像过去那样疯涨赚钱了。
但是老百姓买房向来是“买涨不买跌”。政策无非是在保交楼、缓解房企流动性上再使使劲,指望房价普涨带动财富上升,至少今年下半年,可能性微乎其微,市场会继续分化,好地段、好房子可能还行,其他的就难说了。房子回归“住”的本质,是大趋势。
变化七:AI开始抢普通人的饭碗了
ChatGPT刚出来时,大家觉得就是个高级玩具。现在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大佬们都在喊AI要深入各行各业。看看身边的变化:打客服电话,接听的可能已经不是真人了;一些简单的设计图、文案草稿,可能就是AI弄出来的;工厂里的机器人,干活比人还利索。
随着AI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成本下降,这种趋势只会加速,以后那些重复性高、规则性强的工作岗位,压力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