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泡沫加剧 国际投行警告:中国出现“非理性繁荣”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股市泡沫加剧 国际投行警告:中国出现“非理性繁荣”
作者:
在中国经济持续疲弱,债市承压加大、房地产泡沫破裂与通货紧缩等深层结构性风险的多重挑战下,中国股市却脱离经济基本面不断上涨,更在近日创下十年来新高。有国际投行及策略师已发出警告:中国股市泡沫化加剧,“非理性繁荣”无法长久持续。

资料图。2014年9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入口处场景。(JOHANNES EISELE/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国经济持续疲弱,债市承压加大、房地产泡沫破裂与通货紧缩等深层结构性风险的多重挑战下,中国股市却脱离经济基本面不断上涨,更在近日创下十年来新高。有国际投行及策略师已发出警告:中国股市泡沫化加剧,“非理性繁荣”无法长久持续。

中国股市近期不断震荡上行,星期五(8月22日)上证综指收于3825.76点,这是自2015年8月以来的最高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累计已上涨14%;在股市带动下,中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从年初至今也上涨了近29%。

彭博社24日报导说,仅过去一个月,中国境内股市值就增加了近一兆美元,沪深300指数也从今年的低点上涨了20%以上。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关税战和房地产危机等重压下举步维艰,而近期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从消费趋势、房价到通膨,都在向投资者敲警钟。国际金融机构的分析师们,纷纷对中国股市这种脱离了经济基本面的反常上涨能否持续提出质疑。

日本最大的投资银行野村控股公司就已发出警告,中国市场存在“非理性繁荣”,股市泡沫正在加剧形成。野村证券进一步指出,中国股市的反常上涨,让北京在应对经济放缓时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因为出台促进经济成长的措施可能会加剧股市的泡沫。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独立全球投资研究机构TS Lombard则指出,这种“市场牛市与宏观熊市”之间对峙的背后,是资源的严重错配。

今年7月份,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虽然持平,生产者物价指数却连续第34个月下降,GDP平减指数也延续“负增长”。通货紧缩的螺旋式上升,削弱了中国企业的定价权,这是金融分析师们对当前中国股市反弹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的最大原因之一。

瑞士隆奥银行(Lombard Odier)驻新加坡高级宏观策略师李浩民(Homin Lee)分析说:“市场可能预期宏观经济基本面将会改善,无论这种预期是否正确。但如果通胀率保持在接近0%的水平,且企业定价能力因国内需求疲软而面临严重阻力,牛市将难以持续。”

2015年在大数据等新科技迅猛发展的带动下,中国股市也曾出现投资狂热,加上保证金交易的激增推动了股市的飙升。然而,官方开始打击高杠杆活动后,股市就发生了剧烈暴跌。

市场观察家们发现,当前中国股市的情况与2015年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目前股市的涨幅远低于十年前的迅猛成长,但低迷的经济和不断下跌的工业价格与股市上涨的对比,已经引起了观察家们的不安。

中国股市的收益往往与流动性以及保证金余额密切相关。当前,未偿还的保证金债务总额为2.1万亿元人民币,而2015年高峰时这个数据为2.3万亿元。

对此,莲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洪灏直言:“这让我们想起了十年前的疯狂时期。当然,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台湾财经新闻Finews8月24日发表题为《中国股市泡沫警示:面对非理性繁荣该如何应对?》的评论文章指出,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经济结构性转变”。

文章指出,北京当局从今年8月8日起恢复了征收政府及金融机构发行债券的利息收入增值税,明显加大了中国债券市场面临的压力,彭博因此大幅调降了中国国债的总回报指数。然而,在债市承受压力的同时,中国股市却表现得“异常强劲”,这种巨大的反差背后,可能意味着有大量资金正从债市涌入股市,导致出现了热钱追逐下的“非理性繁荣”,而历史告诉我们,“过度的狂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文中谈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频频“暴雷”的现状,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基础“可能正在逐渐崩塌”;而中国的“豆腐渣工程”从国内输出到了全球,反映出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模式的潜在缺陷与资源浪费,对长期的经济发展构成了结构性挑战;以及中美科技战火的升级,导致中国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高科技产业发展受限,创新能力下降,全球供应链也开始重新调整与分工等等挑战。

最后的结论是:中国经济此刻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内部结构性问题与外部地缘政治挑战相互交织。而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投资者,“中国经济的‘非理性繁荣’可能无法持续”。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25/226755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