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轰轰烈烈的社区食堂大规模关门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轰轰烈烈的社区食堂大规模关门—政绩工程补助断炊 社区食堂大规模关门

中国以老年人为主要客层的“社区食堂”,2022年起一度在各地广设了逾1700家,但2年来却大规模关门。主因是食堂沦为政绩工程,且大多委外经营,而食堂在官方补贴中断后难以维持便告关门,还让不少买了食堂餐卡的老人无处退款。

2022年10月31日,中国住建部、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试点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医疗服务站等项目,并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药店、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这项通知并要求各县级市、区各选取3到5个社区,展开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并于2年后在全国推广,建设对民生服务“大包办”的项目,其中即包括社区食堂。此后,中国各地便兴起了社区食堂的开设风潮。有非正式统计,自上述通知发出后大约1年内,中国各地便设置了约1700家社区食堂。

但综合中国媒体报道,各地的社区食堂一窝蜂建立后不久,便出现了资金及客源难以为继的情况,以至于包括北京西安沈阳、杭州、苏州在内多个地方的社区食堂,自去年以来便大规模歇业,有的食堂甚至开业不到2个月就关门。

报道提到,像是苏州为了配合政策,在全市开辟了2000多个以老年人助餐点为名的社区食堂,结果至少一半陷入亏本,不少社区食堂便直接停业。

根据报道,这些社区食堂开业之初,能享受到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或是租金减免政策,让民间业者乐于从社区手中承办食堂。但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一些地方对社区食堂的补贴遂告中断,导致食堂经营者难以为继,无法再提供平价的饭菜,造成客源流失,最后让食堂关闭。

报道引述社区工作人员透露,有些地方建立社区食堂,就是为了“完成上面的指指任务”,根本没有认真研究老人们的需求。更让人气愤的是,许多老人购买的食堂餐卡,因为食堂关门了,至今无法退款,“钱都打了水漂(指有去无回)”。

至于目前部分社区食堂虽仍在经营,却面临经营困境,靠着尚存的补贴才勉强维持。有分析指出,造成困境的原因有四。一是饭菜口味难以满足需求,很难同时符合老年人和中青年人的口味,而不少食堂为了节省成本,甚至用的是如今在中国声名狼籍的预制菜,更让人倒胃口。

中国以老年人为主要客层的社区食堂,近2年来大规模关门。(图撷自微博)

二是菜品单调,民众时间久了发现食堂总是那么几样菜,非常单调且不丰富。但若要不停地变换菜单,成本就会大幅增加,使营运状况更加困难;三是即使食堂饭菜价格相对便宜,但许多老年人在吃腻了选择不多的饭菜后,还是宁愿恢复原本的买菜做饭模式,毕竟自己做饭更便宜。

四是中国大多数社区食堂由社区主导,交由民间业者承包经营。但业者往往将本求利,重视的是能取得什么优惠及补贴,鲜少用心经营。一旦官方停止补助,业者自然关门大吉。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中央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25/226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