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毛的意识形态外壳下继承了专制权力。但却无法掩盖他在经济方面与毛背道而驰的分裂。他采取的方法一是提出一个似是而非、毫无哲学根基的命题——"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发出一个被他自诩为"发明"的思想领域的专制命令——"不争论"。前者是他的"猫论"(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之体现,后者是他的"摸论"(摸石头过河)之延伸。这"猫"、"摸"二论即为"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构成。邓精于解决眼前问题,缺乏长远战略。这或是因为他不屑瞻前顾后,也可能是他缺乏构建体系所需要的哲学意识。他是个不设计的"总设计师",有一个无理论的"邓小平理论"。他生前成于此,身后也将败与此。长达二十年的邓小平时代几乎没有思想建设。不立不破,新的意识形态不产生,旧的意识形态就不会让位。仅仅靠淘空过去的意识形态(空壳化)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的。当年的意识形态曾经那样广泛和频繁地自上而下地运动过群众,如果不能成功地将那种意识形态解构,一旦形成相应的社会条件,就不能避免群众用同样的意识形态自下而上地进行自发运动。
1989年天安门运动虽不能认为全部属于这种性质,但肯定有相当的成分。在当时响亮的民主口号之下,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其实是那汹涌海面下的潜流。而在六四以后,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的分裂就更加清楚地摆到中国人民面前。
历史表现出的幽默感,在于它往往制造一些南辕北辙的逻辑和结果。六四之所以成为一个转折点,既不是中共"左"派趁机掌握主导权,使中共回归毛泽东意识形态的原教旨,也不是民主派期望的借此唤醒人民推翻专制政权,恰恰相反,它的转折却是"左"派从此更加被排挤出中共权力核心,中共在行为上更彻底地与意识形态分离,而中国民众不但没有从此心向民主,反而开始怀念起比邓小平更为专制的毛泽东。
六四后的中共一度确实有回归意识形态原教旨的迹象,那时的经济改革处于停滞,"左"派借六四得势,民众也的确因为流血与专制政权更加对立。邓小平在那段时间沉默地思考,不管对外说的是什么,他内心深处一定撞击着巨大的痛苦。屠杀自己的人民,对现代世界的任何一个政治家都是犯了天条,何况他还是一个一生把"为人民"挂在嘴上的老共产党人。面对全世界的指骂,他无法不产生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恐惧。像他那样的人,别的还有什么可求,图的不就是能名垂青史吗?如果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结果,那是视荣誉为生命的他不能容忍的。
因此,他必须为改变即将盖棺的定论最后一博!既然已经发生的不能再改写,他就只能去向世人和历史证明,六四镇压是对的——中国社会从六四镇压得到的是巨大进步!不管这多么不合逻辑,他必须做到这一点。
邓小平要向世人和历史证明六四镇压是对的,却不能回到毛泽东那里去找说法,虽然毛那里肯定可以找到大量的理论支持,但那是极左派的专利,回去就是向极左派投降,等于承认以前的改革开放错了。邓小平所要的证明,只能是一个确凿的事实——中国的经济在六四后有了更上一层楼的飞跃。邓推动的改革开放之所以为世界瞩目,本来就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让中国经济在六四后发展更快,他才能在以经济论成败的世界面前挺起胸来,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不是当时果断地采取了"保持稳定的措施",中国就会乱,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就是结论。1992年春天,邓小平以近九十岁的高龄到象征中国新生资本主义的深圳去"南巡",打破六四后意识形态的冰封,重新把中国推上资本主义化的进程,而且比以前更加彻底、广泛和迅速。如果说八十年代邓的经济改革还难免顾忌意识形态,还是半遮半掩地搞资本主义,这一次则是彻底放开,怎么能让经济发展得最快就怎么来,再也不顾及其他约束。对于想亲眼看到证明六四正确的证据摆到世人面前的邓来说,他的高龄已经没有再兜圈子的时间。他仍然让毛泽东意识形态的牌坊立在那,但除了"贞洁"二字留在上面,其他的不贞全都可以在其之下赤裸裸地大操大办。
邓小平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两手硬"地"把一切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中";另一方面,还必须同时抵挡极左派对实行进一步经济自由化的反击。他成功地将党内极左派清除出权力核心。从极左派今天只能以"地下万言书"发表意见的现象看,"左"派落到如此与权力绝缘的地步,在中共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邓小平的苦心终于被他的后任者领会(六四后他们曾一度以"反和平演变"为己任),并且看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仅是邓小平的历史证明,也是他们自身合法性之所在。因为他们的权力既然来自邓,邓的历史地位就是他们的权力基础。他们上台得益于六四,证明六四镇压正确,也就是证明他们上台的合理。在这个利益链上,他们与邓小平是绑在一起的。那些认为邓一死中共就会发生变化的预测忽略了这层关系。六四后的中共已经从过去的信仰集团转变为利益集团,中共领导人必然会一如既往地坚持邓的路线,经济上继续推行资本主义,政治上既反"右"又反"左",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住他们的权力,而其他任何变化都潜藏着风险。
六四以前,中共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有"左"的路线,"左"派也始终有代表人物处于权力中心。这使得"左"派一直可以以党内斗争的方式表达自己,以往的"摇摆律"——往复循环地一"左"一"右"——除了是一种内耗,也起到平衡作用(意识形态的纯洁性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即是靠此种摇摆获得平衡)。当极左派被彻底排斥于权力核心之外,一方面避免了中共路线发生时"左"时"右"的摇摆,表现为政治上的一种稳定,但也同时产生出另外一种危险——当"左"派不能再以党内斗争的方式表达自己,其能量就会下移到党外,通过在社会上充当人民代言人的方式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