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他一个人的眼睛看管不住他们,因此他必须寻找一种方式,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和制约,形成以多制少的局面。才是打破官官相互、防止腐败的保证。为了达到那个目的,他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深入地分析他执政后的所作所为,这其实是一条最深层的贯穿脉络。
毛泽东乌托邦的失败已是有目皆睹,但是不能不承认毛的这种理想在底层群众中曾经具有并且现在仍然具有相当的道义感召力。他赋予人民的造反意识和斗争手段,被那个年代的群众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从年龄来讲,对那一套最为熟悉和善用的一茬人,恰恰就是今日沦落困境的"绝望者阶层"。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保留某种程度的怀念,不仅由于他们曾居身虚幻的"领导阶级"地位,还有至少在那个年代,他们眼睛所能看到的基层官僚确实大都夹着尾巴做人,今日的满目腐败在那年代少而又少。而毛以一人之力希图超度几亿中国人成为贤哲的想象力和勇气,也使他在一部分中国精英眼中始终保持着超凡脱俗的魅力。
毛以牺牲了几千万中国人的生命为代价进行社会试验。他为证实"天道"而抛弃人道,他不在乎牺牲人,也毫无公平可言,凡被证明失败或没用了的试验品(农民、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党内当权派、红卫兵、造反派……)立刻就被抛弃。也许对于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伟人"心理,"天道"应该比"人道"重要,历史结果更高于眼前情理。毛心目中的"人民"不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不过是一个给其伟业提供宏大基础的抽象概念。
不过这里暂不进行价值判断,仅从对统治稳定之利弊的"技术"层面综观毛时代的意识形态,应该承认它是有相当说服力的,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亦与之高度符合、相互平衡并彼此加强,因而当时的整个中国才能被那意识形态征服。其对统治稳定起到的效果,可以从这样一个反面的例子中得到证明:在毛摧残了一百万知识分子(反右)、饿死了数千万农民(大跃进)、把整个国家搞到濒于崩溃(文革)的情况下,其政权还照样保持着令世界瞠目的高度稳定。
做为一种意识形态,毛泽东思想的失衡不是在其体系之内,而是在其体系与客观世界之间。他要把人性改造为完全无私的,注定只能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幻想。那种失衡导致的后果,就是劳动效率的极端低下。在与市场经济的竞赛中,凡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都被甩在后面,而企图以思想革命和群众运动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国,更是落到了后而又后。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不管其意识形态一时显得多么强大,最终一定难以坚持下去。
分裂的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应该说是一个与理论几乎不沾边的人,中共"第三代"推出"邓小平理论",目的纯粹是在理论之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概念分析邓小平的政治路线,但只是谈他的实践而已。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获得巨大改善。在这方面,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是不能不承认的。然而,从意识形态的技术层面上看,所谓的邓小平理论却存在一个根本上的分裂——那分裂既是邓小平时代导致诸种社会矛盾的根源,也将在邓后时代继续构成越来越危险的挑战——即,在继续供奉毛泽东"天道"的同时,邓把毛的"公有经济加极权政治"(马克思加秦始皇)中的公有经济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而保留下那个极权政治的部分,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加极权政治"的新组合不但无法与毛的"天道"相合,并且正好是最被那"天道"所否定的。
在中共党内,邓小平一直是务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即使在毛泽东时代,对于毛追求人类社会化私为公、将所有社会成员改造为大公无私之人的理想,务实派也是不以为然的。他们在治国的具体实践中体会到,每当给人的"私"开放出空间,经济立刻就活跃,效率也就立刻大提高,一"私"就灵,千真万确。所谓中共党内的两条路线(一般用"左"和"右"的概念进行划分),执政后的分歧说到底就是如何对待"私"。被归为"右"的务实派宁愿相信经济是社会的主体,而经济的发展即使不是永远离不开"私"的动力,至少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也需要对其加以利用。他们不一定在在理论上争执,但是他们利用实际掌握的治国权力,或砍合作社,或反冒进,或搞"三自一包",一有机会就按自己的意思暗中修正毛的虚无幻想。他们追求实际而不是浪漫,看重眼前进展而非长远神话。在毛死后,邓小平掌握了中国的大权,他必然会引导中国脱离毛泽东那种"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轨道。
虽然有错综复杂的过程和理论上的种种暧昧,但邓的改革主干是清晰的,大部分改革集中在对毛之化私为公革命的逆变——即化公为私。改革思想的灵魂就是以"私"为杠杆,推动经济发展:打头阵的农村改革,所谓的"一包就灵"完全可以把"包"字换成"私"字;解散"人民公社"是从"一大二公"向私有小农经济的回归;城市改革也是首先起于对个体经济的鼓励和开放;国有企业的改革则首先从奖金、计件等"物质刺激"手段开始,而后的自主权下放是个把"大公"不断分解为"小公"的过程,最终通向股份制和私有化;"对外开放"则是逢迎海外资本家之"私",以种种利益转让和政策优惠吸引他们到中国来投资挣钱;而一旦私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也已经自主,计划经济就再也不可能不转为市场经济了……
邓使中共从毛时代的原教旨意识形态党变成了一个以发展经济为主要追求的实用主义执政党,本来是一个向现代国家和政府转变的进步,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然而邓却要保留下毛意识形态的外壳,当中国民间发出否定毛泽东的强烈呼声时,他还要针锋相对地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充当毛的捍卫者。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就在于他要保留毛泽东的另一半——极权政治。如果彻底否定了毛,极权政治就会随之遭到否定,也会对中共及他本人的权力形成挑战,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