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主席华国锋
1998年1月8日,作者蒋新祺在华国锋家中
皇城根是老北京内城之外城墙下的部分地方,清朝时,一般为亲王大臣和商贾富户的居住地。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国家部委在此办公,也有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于此。
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20世纪60年代整顿地名时,将“西皇城根”改为“西黄城根”),是一个显赫之处,它曾是清代礼王府。
到1980年,这里的新主人成了原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1921—2008,从1949年到1971年,在湖南工作20余年,致力于新湖南建设)。
01
1997年1月13日下午,我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一位副局长的陪同下,踏着残雪,沐浴着冬日暖阳,来到了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
在一栋老式的平房外,东南角有一个硕大的葡萄架。虽已隆冬,葡萄树只剩下光棍枝条,但从肥大的枝条可以看出,主人将这架葡萄管理得很好。
同来的副局长告诉我,这就是华国锋主席的住所。
我们在出来迎候的曹秘书的引导下,从东边的走廊走进了华国锋同志的客厅。
这是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小厅,最为显眼的是,北边的门框之上挂着一幅毛泽东主席伏案工作的照片,6张米黄色布沙发成半圆形摆在客厅的南边,客人和主人坐下后,都是面朝毛泽东主席像。
华老早已坐在客厅,见我们进来,立刻起身迎接。我仔细一看,华老仍像电视里见到的一样:高大、慈祥,有长者风度,只是头上添了不少白发。
我紧紧握住华老的手,连声说道:“华主席您好!”并做了自我介绍。
华老连忙谦虚但又认真地说:“不要叫我华主席了,那是过去的事了。”
我说:“在我们这一辈人中,您永远是华主席,叫习惯了,不知怎么改口。”
华老说:“就叫我华老好了。”
说话间,华老招呼我在他的右边沙发坐。我向华老说明来意,主要是看望他,祝他身体健康。
可能因为我是其长期工作的地方来的客人,华老显得很高兴。一谈到身体,华老用手指指胸口说:
“身体还可以,只是这里出了点小毛病。前不久做了一个心脏搭桥手术,用的是德国产品,花了4万多元。”
他把双手一摊:“你看,我又没做什么事,花国家这么多钱,我感到不安。”
我连忙说:“您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用这点钱是应该的。”
华老接着说:“唉,我们的国家现在还不富,要用钱的地方多啦。这也是党中央看得起我,关心我。”话语间流露出一种欣慰。
一边说话,华老一边招呼我们喝茶。他自己从茶几上拿起一个大缸就喝。这是一个老式搪瓷把缸,茶缸上用磁漆补了许多点,至少有十几处。上面还用红漆写着:“1964年湘潭地区民兵比武纪念”。算来这个茶缸已有33年历史了,这是我所看到用得最久的茶缸。
我指着茶缸对华老说:“华老,你这个茶缸太旧了,又烂了那么多地方,应该换一个了。”
华老用手轻敲着茶缸说:“这是一个好东西,用惯了,不想换。烂了不要紧,用毛笔蘸点漆补一下就好了。”
然后,他用手指着曹秘书,“他和你一样,多次要我换。我就是舍不得丢。”
曹秘书走过来为华老添茶水,并为其整理衣领。
这时我才注意到,曹秘书虽不到50岁,但已满头白发,一脸沧桑。他自1970年在湖南跟随华老,至今已达27年,实在令人钦佩。
转眼间,已过5时,我们已待了近1个小时。我只得起身告辞,结束了第一次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