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公立医院倒闭?4400万债务压顶,240医护集体讨薪,背后原因何在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又一公立医院倒闭?4400万债务压顶,240医护集体讨薪,背后原因何在

“医院都要倒了,我们的工资还能要回来吗?”

近日,江苏泗洪某二级医院近期因4400万债务逾期登上热搜,240名医护不仅被拖欠数月工资,连失业金都无处讨要。无独有偶,广东梅州一家公立二级医院也同样陷入停滞,医护连续10个月未拿到足额工资,设备停摆近半年,日常运营难以为继。

据医疗行业最新调研数据,全国超57%的医务人员近一年遭遇不同程度降薪,基层医院医护降薪比例更是突破70%,“铁饭碗”的公立医院深陷债务泥潭,现金流濒临断裂,私立医院更不好过,收入下滑、融资渠道收窄,今年以来已有超200家私立医院关停。

只要进了医院,随便一个检查就得上千,更别提手术费与药品开销;患者常叫苦不迭,直言“实在太烧钱”,而在不少人看来,这些钱似乎都进了医院口袋。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医院患者都没落着好,海外医疗设备商却乐开了花。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口医疗器械总额高达383.83亿美元(约2657.33亿)。

备受诟病的单价上千核磁共振检查,仪器一台贵至3000万;而一台PET/CT(高端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2800万;一台手术机器人2500万……

高端进口医疗设备定价之高令人咋舌,这还没有算上动辄几十万的设备维护费。这样的背景下,检查费怎么能便宜,医院又怎么能维系下去?难怪一些业内人士直言,“医院都是在给海外设备商打工”。

然而百特医疗、波士顿科学等全球前十的医疗器械公司都在海外,我们不得不买单。事实上,不止是医疗器械,从一针1400万的SMA特效针、单价2500万的hemgenix疗法到克价超2万的“益生好”类青春因子,在很多前沿生物科学转化成果上,我们都备受海外桎梏。

据《Cell》刊载,“益生好”核心机制源于哈佛大学实验室。研究团队通过临床证实,该核心物质可提升机体NAD+水平,受试者的运动能力、思维认知等指标呈现年轻化趋势,被学界视为衰老干预关键方向,这在全球老龄化日益深化的今天,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为了维系对我国的高价收割,欧美日韩的相关企业形成联盟,禁止我国获取高端核心技术。有生物科研人员透露:“同样的产品,海外品牌在国内售价是本土的3倍,咱们百姓的需求,硬是被他们当成了‘摇钱树’。”

好在,我国科学家也没有坐以待毙。在医疗设备领域,我国科学家耗时8年攻克超导磁体、梯度线圈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3.0T高端核磁共振仪,报价仅293万元,较进口设备直降90%以上。

如今国内3.0T核磁设备的国产渗透率已达23.3%,部分基层医院的3.0T核磁检查费,已从之前常见的千元左右逐步降至七八百元。在最新发布的全球医疗科技百强榜中,中企崛起也引发广泛关注,共有12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迈瑞医疗以第26位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公司,联影医疗、山东威高等企业也紧随其后。虽仍存在差距,但至少让基层医院看到了“用得起好设备”的希望。

而上述益生好制品,我国香港科研团队Timeshop也历时三年突破定向酶催化技术,不仅将核心成分纯度提升至99.9%,还增添萝卜硫素、PQQ等青春原料协同,落地第四代“益生好”成品。经第三方检测,其吸收率较海外制品提升30%。

京东用户反馈“睡眠质量改善”、“身体疲劳感减轻”等体感最明显。截至目前,该单品累计出货已超20万瓶,其拿下FDA、GRAS认证后迅速走热东京、香港等亚洲都市圈。据中信证券预测,随着国产技术成熟,这类民生型生物制品的远期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

其实不管是医院被进口设备“卡脖子”,还是百姓买海外保健品“花冤枉钱”,本质上都是核心技术缺失的问题。只有把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才能打破高价垄断,让医护不用为设备成本发愁,让普通人能享受到平价的好产品。

如今国产技术的突破,正在帮医院卸下了“高价设备”这块压在头顶的巨石。但医院的长远发展不能只靠设备降价,还需要更合理的运营模式、更贴心的患者服务,这既是医护等待的福音,更是千万患者的期待。

“医院都要倒了,我们的工资还能要回来吗?”近日,江苏泗洪某二级医院近期因4400万债务逾期登上热搜,240名医护不仅被拖欠数月工资,连失业金都无处讨要。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黑科技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23/226670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