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暑期研学游突变冷 业者:最惨的一年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民生 > 正文
大陆暑期研学游突变冷 业者:最惨的一年

图为纽约中国游客和夏令营的学生。(戴兵/..;

2025年暑期,曾经一度火热全国的研学旅游市场突然变冷。根据微信公众号“旅界”近日调查,今年被多位业者称为“研学最惨的一年”。而在经济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研学游的经济压力、混乱与安全考虑或是由热变冷的原因。

今年研学游遇冷 需求还在

微信公众号“旅界”近日在六个500人行业社群里调查今年研学游的生意状况,得到满屏的吐槽。“今年太难了”、“北京最惨的一年”、“再也抢不到家长的预算了”、“VIP客户预算都砍了”……

最早回应调查的是北京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小刚,他说:“今年整个暑期,中国科学技术馆都不需要抢票,去年可是抢得头破血流。”

“旅界”表示,北京暑期研学市场惨淡,南方也如此。

深耕南方旅游市场多年的谢总说,他朋友的营地研学业务今年刚裁了人,广州的军训类夏令营也没那么好做了,“前两年,这些团还是6月份就报满了,今年空了好多位。”

厦门一家五星级酒店负责人乐总在群里直叹气,“今年可真是一个研学团都没有。”

在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是研学最冷的一年的时候,也有人逆势而上。同样是“旅界”报导,江西新余树蛙部落的朱总则给出了不一样的样本。他说,“我们的亲子营今年收客同比增长五倍,核心不是教学,而是‘自然教育+野奢民宿’,用自然教育做增值服务,主打还是度假体验。”

这样看来遇冷的不是研学游的形式,而是它是不是名实相符。家长不再冲动消费研学,而是审视研学内容背后真正的价值。

研学游过度逐利 家长开始理性消费

早在2013年,研学游就获得政策上的倾斜,大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6年,中共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在教育部门的鼓励下,体制内的学校和体制外的培训机构都投入其中,以往专注经营旅游团的旅行社也纷纷推出“研学团”,争夺中小学生市场,研学热很快遍及全国。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的相关企业,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曾预计未来将超过千亿元。

然而,研学游名不符实、价格过高等,也最为人诟病。

大陆媒体报导,2024年有家长坦言:“去年孩子参加的一个为期两周的英国暑期研学营,价格是4万多元,今年同一个机构、同样的课程配置,价格已经涨到了5万多元。”

还有研学游打着北大清华研学的幌子,名校游览变“校门打卡”,全程囊括一系列豪华的吃住行安排,却少有教育内容。

“旅界”表示,过去几年家长的钱“好收(甚至好骗)”,穿个校服,拉条横幅,喊几句“清北打卡”,就能卖上万块。现在,行不通了。做海内外研学的小亿说:“今年很多家长选择不让孩子出国了,学校也不组织了。”理由很现实:成本太高,无人买单。

为金融机构提供暑期VIP亲子研学的王总在群里说得很直接:“金融机构都在裁员降薪,我们做研学5年,今年是最难的一年,业务降了40%。”

研学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家长消费更现实和理性。在大陆经济寒冬之下,家长把研学目光转向本地或附近省份。河北做AI研学的张老师说,“今年,我们把之前很多去外地的团都变成河北本省了,省内互相玩,资源置换,顶多跑到东北、内蒙古。”

专做体育研学的Jerry表示:“今年的家长不愿意把孩子时间都交给研学,反而更倾向于自己暑期带孩子去旅行。”

研学游安全隐患是家长最大的顾虑

研学游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然而这却是一大“槽点”。

大陆媒体报导,2021年曾有高一学生在参加某沙漠探险项目期间意外身亡,令人意外的是,危险系数如此之高的探险研学,竟未配备随行队医。2023年,有研学团让9龄童趴在路边台子上吃自热米饭……

这些事件都是安全至上的家长们所顾虑的,也是研学热变冷的原因之一。

研学热背后 家长教师在对中共教育体制反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便是倍受推崇的教育手段。政策推动的研学热背后,或许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家长对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内在反思。

媒体工作者张淑伶在其文章中说,一名在武汉任教的小学老师,同时也是博物馆志工,2019年被安排到河南安阳研学旅行,她发现参观殷墟遗址及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参与者,除了7名学童还包括家长。学童不在乎活动是否为“研学”,反而是愿意一同参与的家长,代表了对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有更多想法。

大陆退休的一线优秀教师陈瑞云表示,在中国大陆平时孩子们从早到晚几乎没有自由的时间,除了上课和沉重的作业负担,还得参加各种名目的补习班。

大陆贵州大学法学院李建军发表论文表明,中小学生自杀的原因中,沉重的学习压力是首位。图为大陆一中学的学生教室。(STR/AFP/Getty Images)

陈老师表示:“填鸭式的教育挤跑了他们金色的童年,没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中的高山流水,花开花落。孩子们根本不接地气,成了一个个冬眠的书虫。”

她认为,唯有寒暑假时间,孩子们才有机会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寻找那点快乐,这才是研学热兴起的根本原因。

陈老师说:“我在作文教学中就经常带着孩子到公园去观察、欣赏花草树木的颜色、形状、变化,去欣赏落日的壮美,去倾听花开的声音,去追逐蝶飞舞。那时孩子和樱花笑成一片,和自然溶为一体,一个个变成了天使。”

但是,大陆的大环境依然是一切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转。一位老师坦言,升学管道必须透过“中考”与“高考”的情况下,老师想要把研学做好、做到货真价实的多元化教学,显然十分吃力,即使官方明确鼓励研学政策,绝大多数老师仍持怀疑态度。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01/225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