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深度!汪林朋为什么跳楼?——又一位家居大佬的坠落与行业的“休克”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突发!深度!汪林朋为什么跳楼?——又一位家居大佬的坠落与行业的“休克”

10天之内,家居行业两家头部企业董事长相继跳楼身亡,引发行业震动。

7月17日,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跳楼身亡,7月27日,据媒体报道,居然智家创始人、董事长汪林朋跳楼身亡,家居行业究竟怎么了?

汪林朋

一、从“留置”到“坠楼”:一周内的急转直下

7月23日,居然智家公告: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对汪林朋解除留置,变更为“责令候查”。

7月27日,多家行业自媒体援引“多位业内人士”信息确认,居然智家创始人、董事长汪林朋于当日跳楼身亡。

从解除留置到“坠楼”,时间相隔不足96小时,而同行们则在微信群里发出一声叹息——“这一次,轮到居然了。”

二、他为什么跳楼?三条高压线同时拉满

1.司法高压:留置结束≠风险解除

监察委的“责令候查”意味着案件仍在侦查期,随时可能移送起诉。对企业实控人而言,这是一种“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个人资产持续冻结——公告披露,汪林朋所持3.72亿股已于4月被100%司法冻结;公司再融资、定增、减持全部暂停,资金链只出不进;任何一份可能到来的《起诉书》都会触发银行抽贷、债券交叉违约。

2.经营高压:行业寒冬与业绩雪崩

居然智家2024年营收129.7亿元,同比下降4%;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下降32%。这是连续第三年“双降”。卖场出租率跌至78%,商户撤场、空租、减租成为常态;“智家”转型三年累计投入超40亿元,收入占比仍不足12%;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60%,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93亿元,而账面不受限资金仅47亿元。

行业景气指数跌至20年新低,公司却必须逆势举债升级卖场,这种“失血式转型”带来的心理负荷,外人难以想象。

3.心理高压:从“湖北首富”到“被立案”

2019年借壳上市当天,汪林朋身家368亿元,成为“湖北首富”;2024胡润榜仍显示其财富125亿元。但“百亿”只是账面数字:股价距上市高点已跌去80%,质押率却超过70%;2023年7月、11月两次大宗减持合计套现约22亿元,被投资者质疑“跑路”;留置期间,其母、其妻及两名高管相继被带走协助调查,家族“连坐”式震荡直击心理防线。

企业家一旦从“地方名片”变成“负面典型”,社交圈断裂、信用体系崩塌,极易诱发极端行为。

三、靓家居曾育周“前脚刚走”,为什么居然智家汪林朋又跳?

1.同一口“井”:高度依赖地产的商业模式

靓家居与居然之家,一个做整装、一个做卖场,但本质都在地产链条上“讨生活”。销售滞后于地产交付6-12个月,2021年起全国住宅竣工面积连续负增长,需求端直接腰斩;二者均采取“重资产+高杠杆”扩张:居然之家405家门店中自有物业比例达28%,靓家居48家大店自有物业比例更高达50%,一旦出租率下滑,固定折旧与财务费用瞬间吞噬现金流;过去靠“预售卡+装修贷”提前锁定客户现金流,如今新房成交量断崖,预收账款变成“堰塞湖”,监管又严查资金池,流动性双双告急。

2.同一面“墙”:融资通道全面收缩

银行:对家居流通行业授信从2022年下半年起“只收不贷”;债券:居然智家2023年尝试发行20亿元中票,最终仅募得7亿元,且票面利率高达6.8%;股权:定增价一降再降,仍找不到战投。

当外部输血戛然而止,企业只能“卖股、卖楼、卖资产”,而曾育周在跳楼前一周把靓家居总部大楼抵押给AMC,仍未能拿到续贷。汪林朋的处境如出一辙——3.72亿股被冻结,意味着他失去了最后的“逃生舱门”。

居然之家卖场门店

3.同一把“尺”:地方政府的“国资回潮”

居然之家2019年借壳武汉中商,一度被视为“国资让壳”的混改样本;如今,武汉监察委的调查与“责令候查”,被市场解读为“秋后算账”。

靓家居则在2024年引入广州某国资背景的战投,最终因对赌失败触发回购条款,直接成为压垮曾育周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国资从“助力者”变为“追债者”,民营企业家的心理安全感被彻底击碎。

四、汪林朋悲剧的四个行业启示

1.现金流为王的时代,“重资产故事”已走到尽头

居然之家过去五年用“自建+并购”模式每年净增40-50家门店,单店资本化支出高达1.2-1.5亿元。如今回头看,这些重资产吞噬的现金流,正是企业在危机中最需要的“救命血”。

2.转型必须预留“安全垫”

汪林朋把“居然之家”更名为“居然智家”,All in智能家居和数字化卖场,战略方向不可谓不对,但节奏过于激进:三年投入40亿元,相当于公司2022-2024三年净利润总和;新业务毛利率不到15%,远低于传统卖场租金业务63%的毛利率,导致利润被快速稀释;转型期恰逢行业下行,形成“旧利润下滑、新投入失血”的剪刀差。

3.企业家个人风险隔离刻不容缓

居然智家上市五年,始终未能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制衡机制:汪林朋一人兼任董事长、CEO、战略委员会主任、预算委员会主任,权力过度集中;家族成员与创业元老占据董事会多数席位,外部董事失声;个人股权质押、担保、借款与公司资金交叉混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死结。

4.行业需要“心理救援机制”

靓家居曾育周跳楼后,广东省家居商会曾计划成立“企业家心理健康热线”,最终因无人牵头而搁置。居然之家事件再次提醒:由协会、券商、律所、心理机构共同建立“危机干预小组”,为陷入困境的企业家提供法律、财务、心理三合一援助;金融机构在风险暴露初期,应主动启动“债务重组+心理辅导”双轨方案,避免“抽贷—踩踏—极端事件”的恶性循环。

Z察评论:“首富”不是“超人”

汪林朋的坠落,是地产大周期下行、金融环境收缩、企业战略冒进与个人心理防线崩塌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再次警示市场:“首富”只是财富榜单上的一个数字,不是风险的绝缘体;家居行业过去20年的高速扩张逻辑已彻底改写,未来属于现金流健康、治理结构完善、能够真正穿越周期的企业;对每一位民营企业家而言,学会在顺周期中预留逆周期生存的安全垫,比追求规模更重要;对社会而言,建立一套针对民营企业的风险缓释与心理干预机制,已刻不容缓。

如果汪林朋的悲剧能让行业提前醒来,也许下一次,我们可以少看到一个“跳楼”的背影,多看到一个“转弯”的方向。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Z世代洞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29/225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