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从地质风险的角度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电开发不可行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范晓:从地质风险的角度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电开发不可行
作者: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质环境不稳定和地质灾害易发之程度,远远高于现有中国西部的其它河流及河段。因此,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水电开发,建造超巨型工程,将付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本,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

虽然避开了在大拐弯的雅鲁藏布江干流修筑多个梯级高坝的地质环境风险,但在派镇修筑拦水高坝、开凿派镇与希让村之间的巨型隧洞,以及在希让曲修建大型梯级电站群,仍然需要极大规模的工程开挖,将极大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在山坡前缘形成高陡临空面,加剧边坡失稳以及产生崩塌、滑坡的风险;开挖巨型隧洞产生的海量弃碴,也将只能堆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或附近的河谷两岸,由于地形陡峭、场地狭窄,这将大大增加形成滑坡、泥石流的风险。

由于工程地处强震易发区,强烈地震对工程可能造成直接破坏。即使工程设计充分考虑抗震烈度,可以预期抵御强烈地震的破坏,但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往往是不可控的,它们也会对工程产生巨大威胁,而且可能因为工程被破坏形成严重的次生灾害。

另一方面,派镇拦蓄江水的高坝大库,由于库容巨大、水位变幅大,加上处在雅鲁藏布江活动大断裂上,诱发强烈地震的风险很高。同时,由于大峡谷两岸原本就存在很多的或潜在的崩塌、滑坡体,派镇水库蓄水以后,库水浸泡、库岸浪蚀、库水位的反复变动,都可能导致地质灾害体的失稳或复活,从而加剧库区地质灾害的发生。

高坝大库拦截泥沙,造成泥沙淤积也是一大隐患。虽然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各大河流中,属于含沙量相对较低的河流,但由于近年来沿岸水土流失加剧,输沙量也有增加的趋势。而且,有研究表明,一方面,由仲巴县里孜至米林县派镇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泥沙淤积量高达9000亿立方米(李志威等,2015),这段干流接纳了来自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支流的泥沙,据大峡谷入口附近奴下水文站观测,雅鲁藏布江每年悬移质输沙量(主要为细沙)约为3000万吨(王兆印等,2014);另一方面,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产生的泥沙量占到布拉马普特拉泥沙通量的50%(余国安等,2012)。

因此,在大峡谷中修建水坝,会引起水库快速淤积,由于河床抬高,将加剧上游的洪水灾害;而泄洪排沙,又会破坏下游大峡谷段既有的河床结构,强化大拐弯河段的河床下切速率,加剧大峡谷崩塌、滑坡的发生(李志威等,2015)。同时,由于输往布拉马普特拉-恒河平原的泥沙减少,对下游河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值得关注。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截弯取直引水发电,将使米林县派镇至墨脱县希让村这一段大拐弯河段的流量和水位大幅度减少和降低,一方面会给这一河段的河床结构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在大拐弯顶端汇入雅鲁藏布江的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沿程的河流坡降加大,增加河流的下蚀能力,增加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沿岸地质环境的不稳定。

上述这些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已经进行梯级水电开发的中国西部河流中,都有许多实例得到证明。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质环境不稳定和地质灾害易发之程度,远远高于现有中国西部的其它河流及河段。因此,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水电开发,建造超巨型工程,将付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本,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

就西藏地区本身的能源需求来说,并不需要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修建这样的超巨型水电站。既使考虑西电东输或外送,一方面有高昂的输电成本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川滇两省目前的弃水状况,也有缺乏电力市场需求的问题,再加上对雅鲁藏布江以及藏东南地区生态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水电开发是得不偿失的。但是,巨型水电项目带来的GDP、以及投资与税收增长,对政府以及相关利益集团有极大诱惑。因此,可能由决策错误带来的环境与社会的巨大风险,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作者为四川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参考文献

刘玉海,1985,墨脱8.5级地震宏观震害及烈度特征的考证,地震研究,8(5):477-483.

游泽李、吴芝雄、谢乐今,1991,西藏察隅8.6级地震的烈度分布,东北地震研究,7(1):94-102.

刘焰、Wolfgang、王猛,2006,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陆内变形过程的研究,地质学报,80(9):1274-1284.

袁广祥、吴琦、尚彦军等,2010,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区域工程地质及其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1(3):34-41.

余国安、王兆印、刘乐等,2012,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特征,水科学进展,23(2):163-169.

王兆印、余国安、王旭昭等,2014,青藏高原抬升对雅鲁藏布江泥沙运动和地貌演变的影响,泥沙研究,(2):1-7.

李志威、王兆印、余国安等,2015,雅鲁藏大峡谷水电开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山地学报,33(3):331-338.

谢超、周本刚、李正芳,2017,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貌形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地震地质,39(2):276-286.

邹子南、王运生、辛聪聪等,2019,雅鲁藏布大峡谷高位岩质崩塌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30(1):20-29.

李翔,2019,雅鲁藏布江墨脱河段大型滑坡发育与新构造地貌,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滨、高杨、万佳威等,2020,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特大地质灾害链发育现状及对策,水电与抽水蓄能,6(2):11-14.

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链接

范晓︱中国江河“坝满为患”,水电过度开发已导致大量弃水

范晓︱谈谈泸定6.8级地震以及川滇地震带的地震活动

范晓:紫坪铺水库也许真的诱发了汶川大地震——紫坪铺水库与汶川大地震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报告(2018年5月修订版)

警惕江河开发的巨大地质灾害风险

——转自三峡探索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国河流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31/225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