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丛:普京是赌徒而非战略大师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对比 > 正文
译丛:普京是赌徒而非战略大师

对外侵略不是现实政治,而是国内脆弱性的一种表现,也是国内脆弱性的保护伞。从这个角度看,普京的外交政策可以理解为不只是为扩张而扩张,也是为隔绝而隔绝。

2007年2月9日,普京总统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图源:Oliver Lang/AFP via Getty Images

普京为何无法实现战略突围

普京已将西方自由主义塑造成了攸关生死的威胁,并将积极措施的逻辑延伸到西方的核心组织,尤其是北约那里。但他的努力很大程度上适得其反。普京咄咄逼人的攻势非但没有分裂北约,反而使其重获新生。

西欧正在经历军事和产业复兴,这受普京直接威胁的刺激,而他曾指望他的威胁会瘫痪西欧。芬兰瑞典已加入北约。法国、德国和英国正在重整各自的防务,联合威慑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甚至二战后的欧洲一度不可想象的核保障,正再度成为战略讨论的主题。

俄罗斯攻击乌克兰刺激了一个极其稳定的民主国家构成的大陆。欧洲拥有深厚的制度根基、强大的公民社会、一体化的防务和经济框架,其建设是要吸收可能削弱俄罗斯之类独裁国家的政治冲击。一旦受到威胁,这些国家将反击扩张主义的俄罗斯。哪怕没有美国的介入,欧洲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也远远超过俄罗斯。这使得普京除了恐吓和破坏,少有其他选择。

随着欧洲守住阵地,俄罗斯的常规影响力因多年战争而受损,普京对全球伙伴关系的依赖变得更加重要,但也更加岌岌可危。俄罗斯的主要盟友——伊朗朝鲜——都是经济实力脆弱的高压政权,战略影响力有限。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不太可能提供帮助。

俄罗斯为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政治和经济雄心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中国则投桃报李,为俄罗斯的战争行动提供了有限且往往是象征性的支持。但利用美国和中国的利害关系,是一项超出普京能力范围的任务。

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在制衡美国霸权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但北京的战略要务从根本上说仍然是自身利益。中国对支持可能进一步动摇市场或损害自身经济发展的行动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当前,关税战的升级加剧了中美对峙的风险。面对国内日渐加剧的经济压力,中国不太可能赌上自己的金融稳定,去满足普京的海外雄心。

哪怕是华盛顿那些仰慕普京的人似乎也在动摇。特朗普暗示普京可能不希望战争结束,甚至提出了携手乌克兰的可能性。普京在西方的战术干扰为他赢得了时间,将他送上了新闻头条,或许是这样,但这没有持久的影响力。最近签署的美国-乌克兰关键矿产协议,是对克里姆林宫的战略打击,为乌克兰融入西方产业和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特朗普近期在中东收获的红毯礼遇和数十亿美元交易,凸显了一个更深层的事实:俄罗斯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东西。海湾国家与俄罗斯作为主要石油供应国是存在直接竞争的,但俄罗斯石油收益仰赖更高的盈亏平衡价格和折价原油,海湾国家则有不同,因为有更低的开采成本和财政缓冲,哪怕油价跌至四十美元一桶,仍能维持可盈利的生产。那些国家的自身定位还包括成为面向从人工智能到绿色科技的未来产业的枢纽,俄罗斯却愈发被排除在这些领域之外。假如海湾国家成功了,俄罗斯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将成为破坏者而非塑造者。

普京无法突破战术周旋的层面,因为他缺乏稳定的经济基础。俄罗斯近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几乎完全由军费开支驱动;战争一旦结束,增长引擎就会熄火。因为除原材料和武器之外出口极少,加之油价波动,就连俄罗斯最投机的贸易伙伴也正变得谨慎。一些伙伴推迟了交易,要求更多折扣,或私下里寻找其他贸易对象。俄罗斯的通胀持续攀升,经济已显现过热迹象。腐败广泛、社会流动受限加上人才外流持续,扼杀了创新,压制了俄罗斯更长期经济活力所需的人力资本。因战争伤亡和人口移民国外,俄罗斯人口减少、老龄化的趋势加剧,这进一步侵蚀了俄罗斯的劳动力队伍和财政韧性。

最终结果是,形成一个着眼于攫取而非创新的体制,这个体制只注重眼前,且仅服务于少数核心集团的利益。

2024年7月12日,一枚火箭击中基辅一家儿童医院,医院工人在被摧毁的医院废墟前举行临时悼念活动。图源:Anatolii Stepanov/AFP via Getty Images

谁能给普京最后一击

哪怕再能兴风作浪,普京都并非战略大师,而是赌徒。明明手中只有一副烂牌,却打得像是手握同花大顺。鲜少有人敢于揭穿他的虚张声势,因为镇压异见人士的部门或许是他唯一掌握的有效工具。

但普京的博弈手腕忽略了一个事实:真正的实力有赖坚实的基础,即经济上的深度、稳定的盟友关系、意识形态上的魅力。一个羸弱的盗贼统治帝国无法比经济上的重组、安全上的伙伴关系和正在重塑全球力量关系的技术革命更具生命力。

今天,在文化领域,俄罗斯也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这个世界的。甚至较其在以往苏联时代勾勒的愿景都相形见绌:尽管有压迫存在,当日的莫斯科在很多人看来仍是在捍卫进步与正义。今天的俄罗斯,则只是又一个缺乏未来清晰愿景的威权国家。

这个国家还深陷战争罪行的泥潭,且似乎没有准备好直面这一事实。今天,许多俄罗斯人相信他们是在与“乌克兰纳粹”作战,而不是在轰炸学校和医院。当俄罗斯人的觉醒到来时,它甚至会比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所激发的觉醒更加残酷。这一次,俄罗斯人将不得不直面以他们之名犯下的暴行。

伟大领导人的政见比他们本人更具生命力,但普京的谋略可能与他一同终结。他是个人化权力的典型,缺乏制度、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或能够在他离去后维持其模式的接班人梯队。

不论最后一击是来自美国新政府、崛起的中国还是复兴的欧洲,普京的战略博弈都已失败。唯一的疑问在于,谁将意识到他的处境的局限,并采取相应行动。或许,欧洲终于摩拳擦掌,准备好了。

(作者是生于俄罗斯的美国作家、社会史学者,著有Russia: Putin’s Playground。本文原题“Putinis a Gambler, not a Grand Master”,由《外交政策》网站发布于2025年6月3日。译者听桥,为原文加上小标题。)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618/223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