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动员令能否帮俄罗斯在战争中翻盘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网闻 > 正文
这一次,动员令能否帮俄罗斯在战争中翻盘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沙俄人口刚刚突破7000万,但到了1916年,顶着惨烈的一战,沙俄人口总数达到了惊人的1.8亿。半个多世纪中增长了一亿多人。

而在这些增长数字的背后,人口结构的极度年轻化。一战爆发时俄罗斯人口的平均年龄仅为20岁上下,满大街都是年轻棒小伙子,所以当时的沙俄最不缺的就是青壮劳力。

而在简单的人口数量和年龄优势之外,当时俄罗斯还有一个其他欧美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当时俄罗斯的城市化率极低。

一战爆发时,俄罗斯的城市化率刚刚超过15%,也就是说1.8亿人口中,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还不到三千万。而相比之下,英国早在19世纪中叶城市化率就超过50%,一战爆发时英法德三国的城市化率都在六成以上。而我们要知道,在战争中,同样是死一个人,死一个在偏远乡村出身的年轻农民和死一个在城市里打工的年轻工人,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英国著名小说家肯·福莱特在他以一战为背景的小说《巨人的陨落》中就曾有过一段“死亡邮差”的描写:

当英军在前线发动一场战役,一个军团报销了,邮差来到主人公所在的工业小镇上,挨家挨户的敲门,向户主投递“您儿子阵亡了”的消息。很快这个小镇就被悲伤、恐惧和随之而来的反战情绪所吞没了。这样的城镇之后就会成为反战的堡垒。这就是为什么越是现代工业化先进国,反而越在战场上死不起人的原因——城市和工业化,先天就对战争的痛楚有农业社会无法比拟的放大效应。

是的,与同期的英法德美相比,一战中的沙俄和二战中的苏联的优势就在这里,由于城市化率低,加之人口极度年轻,对战争伤亡的耐受程度天然远超这些国家——这就是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甚至更早的战争中,俄罗斯总给人留下一种“不惧伤亡”的印象的根本原因。说白了,主要原因未必是文化上的,而更可能是人口年龄和分布结构使然。

而我们说回今天的俄罗斯,我们会看到,今日俄罗斯难以再进行当年那种总动员的原因其实也在于人口的年龄和分布结构问题。

从年龄上看,今天的俄罗斯跟日本一样,面临相当严重的少子高龄化问题。1993年俄罗斯人口一度达到1.486亿,随后开始缓慢震荡下降。2008年降至约1.428亿,减少近600万人。

从2009年起,俄罗斯人口数量一度停止下降,甚至连续八年呈小幅增长。2017年,俄罗斯人口总数攀升至1.468亿,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总人口的第二高峰。

很多人将这种人口增长归结为同期普京政府的经济政策起效,但更多专家指出,这更可能只是苏联末期最后一波生育高峰所带来的“回声效应”。

果不其然,从2018年起,俄罗斯人口再次开始下降,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俄罗斯总人口以2021年1月1日为准约为1.462亿。在两年时间里减少了60万人,相当于一年减少一个俄在乌投入的总兵力。

而人口结构则更成问题,丢一张俄罗斯今年的人口年龄柱状图大家自己看吧。

俄罗斯平均年龄已经在2020年超过了40岁,年轻人尤其是小伙子越来越少了。

当然,上述问题,在乌克兰也存在,不过在自己的领土上保家卫国和到外国参战,动员力天然就是不一样的,在今天乌克兰战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乌军中有“上阵父子兵”的情景,而这一点是远道而来的俄军无法做到的——征调一对父子去境外作战,这个动员难度太高了。

还有一个要命的事儿,就是俄罗斯现在的城市化率问题。

眼下俄罗斯的城市化率高达75%,远高于我国的58%,且与美国等国家中小城市吸纳大量人口不同,俄罗斯的城市化与日本类似,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极少数超大型城市吸纳了主要人口。尤其是年轻人,都热衷于当“莫漂”“彼漂”,导致这些城市房价都跟着走高。

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一二战的那种旧式总动员,俄主要城市将感受到的“战争痛感”将是非常大的。万一再出现前线重大失利,来个俄版“死亡邮差”……那这些大城市老百姓的精神能不能绷得住,就很堪忧了。

可能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近些年来,俄军征兵的主要对象,其实高度依赖人口稀少但“战争痛感”不强的偏远农村、甚至偏远地区的少数族裔农牧民。所以今天的俄军其实是一支无法代表俄罗斯今日人口真实结构的“穷人军”甚至“外族军”,这也是为什么进入乌克兰之后,连乌克兰那些老旧的洗衣机、电视、冰箱,在俄军士兵中也成为了值得争抢和运回国内的战利品的原因。

当然,这些兵源结构的问题,放在平时也许并无大碍。但眼下赶上了对乌战事不利,需要宣布部分动员,重新征兵。这种操作执行起来就必须非常小心。就像绍伊古一再保证的,俄不打算把受过教育的大学生送上战场,甚至大城市青年我估计也不会被动员。

所以总结起来说,俄罗斯目前能动员的兵源池,其实相当有限,城市的主体民族的俄罗斯青年,其实反而很难应征。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为大家分析还原一下俄罗斯目前军事动员潜力的现状。

之前做过一些分析,虽然预判大体都对了,被国内很多铁杆挺俄派说成是“不懂军事”。但实际上,你听他们说那些“军事”——苏联当年如何如何牛逼,沙俄当年怎么怎么能打。会发现这些都是旧时代的老黄历了。动员令虽然还是那个动员令,但每个时代,战争的内在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军事”当然也就完全不一样。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怎么爽怎么说。

确切的讲,我们这些普通人其实都“不懂军事”,现代战争是个盲盒,有太多情况是新的了。

而以现状来看,今天俄乌战争所体现的模式和俄罗斯目前的国情,都让其无法重温历史上那个一声动员令下成千上万“战斗民族”喊着乌拉上战场、然后战局反转的盛况。

根据目前的表态,俄罗斯并不打算这样做,也不可能这样做——更毋宁说,即便真的能做到,起到的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总之,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山巅上的加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2/0926/180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