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华国锋的故事富于启示意义。毛泽东一九七六年选中华国锋时,其健康正每况愈下。华国锋的麻烦在于,他在党内是一位地位和影响力都平庸的干部:一个毛泽东及其盟友可以控制的人,而不是一个可以在政治刺刀战中生存下来的人物。毛泽东曾给华国锋写过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你办事,我放心。”但就算是毛泽东的话,也不足以确保华国锋掌权。最终,他需要军方的支持。
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晚,毛泽东徘徊在死亡边缘,政治局资深委员聚集在北京高层领导寓所内的一间病房,向他致以最后的敬意。主席已不再能言语。相反,他举起一只虚弱的手,伸向一位来访者——叶剑英元帅,中国最受尊敬的军方人士之一。毛泽东紧握叶剑英的手,微微动了一下嘴唇。叶剑英后来告诉他的同事,毛泽东指示他支持华国锋作为自己指定的接班人。
毛泽东选择了叶剑英,而非比他活得更长久的其他文职精英,这是有意为之。华国锋不熟悉国家政治,也缺乏与军队高层打交道的经验,当其敌人打上门去,叶剑英和那些具有类似军事资历的人将不得不决定是支持还是抛弃他。正如社会学家埃兹拉·沃格尔(Ezra Vogel)评论的那样,中共军方的首脑是共产党事实上的“造王者”。
毛泽东去世后,其妻子和三名激进的同道,即“四人帮”,旋即发动了对华国锋领导地位的第一次攻击,叶剑英最初站在华国锋一边。在叶剑英和其他高级军事领导人支持下,人民解放军逮捕了四人帮。这确保了华国锋将继续掌权,但前提是解放军支持他。仅仅两年后,当邓小平一手导演对华国锋领导地位的第二次挑战时,叶剑英和其他军事指挥官站在了邓小平一边。邓小平与军方高级将领之间早就有着密切的社会交往和个人默契。
2025年3月,北京,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代表走向闭幕会议的会场。图源:Tingshu Wang/ Reuters
习*近*平会有很多办法来证明其接班人够资格,但正如毛泽东事端频生的接班所表明的那样,接班人履历中最重要的方面莫过于与军方的关系和默契。外部观察家倾向于淡化解放军在中国政治中扮演的角色。毕竟,中共军方从未像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等独裁国家的军事力量那样,夺取过政治控制权。在许多人看来,这表明现代中国已经培育出强有力的文官控制规范:如毛泽东的名言所说,“党指挥枪”是毫无疑问的。
但军人没有直接实施统治这一点掩盖了解放军在中国暗中操控的权力。现实情况是,中共军方行使了某种形式的强制性控制,这影响到决策者内部的互动。理据是简单明了的:尽管 中共领导人并不惧怕来自军方的直接挑战,但他们始终面临来自文职对手的风险。在这种权斗中,解放军扮演着隐性“造王者”的角色,因为文职领导人试图操纵对军队的控制杠杆,以确保自己而非对手占据上风。例如,当邓小平需要稳固他选定的接班人的地位时,就任命了他的亲密盟友、中国海军之父刘华清上将进入政治局常委会:对一名军官来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高升,此后没有被仿效过。
人们难免认为,今天的中国与往日已有根本不同,所以军方在接班过程中的潜在角色已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实际上,军队在中国的精英政治中仍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军队的控制仍将是未来政治领导人的关键资产。军方不会自行挑选领导人:据报道,习*近*平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在对现任和退休文职及军方领导人的非正式意见调查中击败了李克强。但军方的支持可以使领导人免受文职领导人的挑战。
例如,胡锦涛被认为在政治上软弱无力,部分原因是他的职业生涯中与军方建立个人联系的机会相对较少。胡锦涛就职时,与中国最高军事组织即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委员没有过任何交集。两厢对照,可能是通过偶然的任务分配和精明的政治手腕,习*近*平上任伊始,已与十位中央军委委员中的四位打过交道,这为他开始大范围清洗敌对精英和重整军队高层提供了条件。对像习*近*平和毛泽东这样个人独裁的领导人来说,持续的清洗可以确保没有对立的权力中心出现,并确保军队保持忠诚。习*近*平最近对中央军委和解放军的改组显示,他在继续玩这种老把戏。
接班人洗牌
接班的一个根本性困境是,强大而称职的接班人可能会对领导者本人构成威胁。因此,在个人独裁统治时期的中国,成为下一个继承人在政治上是危险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强人在做出最终选择之前,会在多个接班人之间兜兜转转。例如,毛泽东选择了刘少奇和林彪作为他可能的接班人,然后又将他们打入另册,只在自己健康状况明显恶化时,才选择了华国锋。地位稳固之后,邓小平遵循了类似的路径,在选定江泽民之前,拿下了总书记胡耀邦和赵紫阳,而这两人都曾被推测是接班人。
这一切表明,习*近*平在确定接班人方面可能有麻烦。一方面,他需要确保接班人学会如何操作整个党内和军队系统的权力杠杆。另一方面,习*近*平可能希望确保他的接班人不会过早获得足够权力而成为独立玩家。此外,假如习*近*平优柔寡断,像毛泽东和邓小平那样在多名候选人中反复横跳,就可能会为党的精英内部的分裂创造机会,从而动摇共产党对权力的掌控。
比如,一九八九年学生领导的抗议运动导致了天安门广场的暴力镇压。这场运动始于胡耀邦的突然去世。开明领导人胡耀邦曾是邓小平最有可能的接班人,直到邓小平和党的其他元老因其应对最初的学生抗议时太过仁慈而解除了他的总书记职务。胡耀邦在一次政治局会议期间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这极大刺激了抗议者,部分原因是,学生们看到,一个对中国而言更加自由的未来正从他们的掌控下溜走。力推中国政治领导人实施自由化改革的学生抗议者,得到了邓小平表面上的第二继承人赵紫阳的默许,直到邓小平将后者打入另册并加以软禁。抗议活动进行期间,江泽民悄然抵达北京,接替赵紫阳,部分原因是,党内精英认为,江泽民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但在镇压抗议方面立场强硬。
通往战争之路
接班之争催生的戏剧性事件不可能止步于中国境内:还将影响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习*近*平念念不忘其遗产,而他觉得自己时间有限的感受可能影响到他的决策,并增加他的风险偏好,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他已指示军方做好准备,可以在二〇二七年之前发动对台战争。虽然公开报道没有提供明确证据说明习*近*平在什么条件下会批准这些行动,“统一”台湾也没有二〇二七的最后期限,但他显然将此视为他的民族复兴计划的一部分。假如听到接班的时钟滴答作响,他可能变得更乐意赌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