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退休老人最快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打麻将,而是这几件事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心灵之灯 > 正文
废掉退休老人最快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打麻将,而是这几件事

之前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访谈,他说过一句话特别实在:“老年人的生活,最怕‘闲’字里生出‘懒’,更怕‘懒’字里藏着‘废’。不是说不能享清福,而是别让日子过得没了奔头,人一没奔头,精神头就散了。”

这话我记了好久,尤其是看着身边不少退休的长辈,有的退休后越活越精神,旅游、学书法、帮着带孙辈,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可有的却像换了个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窝在沙发上发呆,没几年就显得暮气沉沉。

很多人觉得,退休老人要注意身体,别抽烟喝酒、别沉迷打麻将就行。

可实际上,比起这些看得见的习惯,还有几件事更“伤”人,悄无声息地就把退休老人的精气神给磨没了,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几件事,不管是自己家里有老人,还是以后要退休的朋友,都能提个醒。

一、彻底放弃“自我价值”,觉得“老了就没用了”,天天围着别人转的老人,容易被“废”

老话说“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可不少老人一退休,就觉得自己“没用了”,单位里不用上班,家里的事好像也帮不上大忙,于是就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别人身上。

要么天天盯着子女的生活,子女上班要问去哪里、跟谁见,子女下班晚一点就电话不停,甚至偷偷翻子女的手机;要么把所有心思都放孙辈身上,孙辈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都要按自己的想法来,一旦子女有不同意见,就觉得“我这是为了孩子好,你们还不领情”。

看似每天忙忙碌碌,其实是把自己的价值绑在了别人身上。

子女稍微有点不耐烦,就觉得自己被嫌弃;孙辈稍微不亲近,就觉得自己没做好。时间长了,不仅自己活得累,还容易跟家人闹矛盾,慢慢就会觉得“我怎么这么没用,连帮家人都帮不好”,越想越沮丧,精神头自然就没了。

其实退休后更该找自己的事做,哪怕是每天练半小时字、养几盆花、跟老伙计一起遛弯聊天,都是在体现自己的价值——别把“有用”定义成“帮别人”,自己活得开心、活得有滋味,就是最大的“有用”。

二、拒绝接受新事物,总说“我老了学不会”,把自己困在旧时光里的老人,容易被“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有些老人退休后,就彻底关上了接受新事物的大门。

子女教他用智能手机视频,他说“太麻烦,我记不住”;小区里组织学用智能门禁、线上交水电费,他说“我老了,这些都是年轻人的事”;甚至看到年轻人聊的新话题、穿的新衣服,都觉得“看不懂,不像话”,然后干脆躲得远远的。

一开始可能只是觉得“不方便”,可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跟世界越来越脱节。

去超市不会用自助结账,只能排队等人工;想跟外地的孙辈视频,还得等子女回家帮忙调;小区里的老伙计聊怎么用APP买菜、怎么拍短视频,自己插不上话,只能坐在一边发呆。

慢慢就会觉得自己“被淘汰了”,越来越不想出门,越来越不想跟人交流,日子过得越来越单调,人也越来越没精神。

其实学新事物不用求多求快,今天学怎么发语音,明天学怎么看天气预报,哪怕每天只学一点点,也是在跟世界保持联系——别让“我老了”成为借口,愿意学,就永远不算晚。

三、把“养生”变成“焦虑”,天天盯着身体小毛病,越养越“虚”的老人,容易被“废”

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退休后关注健康没问题,可有些老人却把“养生”过成了“焦虑”。

早上起来量血压,稍微高一点就紧张得不行,赶紧吃降压药;晚上睡不好,就觉得自己得了大病,天天查手机、问医生;别人说吃这个能养生,就疯狂买,吃那个对身体不好,就一口不碰,连正常的饭菜都不敢吃。

看似是在“养身体”,其实是在给自己找罪受。

每天把注意力都放在身体的小毛病上,一点不舒服就放大,越想越害怕,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反而把身体拖得更差。有的甚至因为过度养生,乱吃药、乱忌口,最后把肠胃、肝肾都伤了。

其实退休后养生,关键是“心态放宽”,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正常吃饭,比什么都强。身体有不舒服就去正规医院看,别自己吓自己,也别盲目跟风——心态好了,身体自然就跟着舒服了。

说到底,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别被“老了就该歇着”“老了就没用了”的想法困住,也别让焦虑、封闭把自己的日子过“废”了。

多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多跟世界保持点联系,哪怕每天只是晒晒太阳、读几页书,只要日子过得有奔头、有滋味,就是最好的退休生活——毕竟,日子是过给自己的,舒服、开心才最重要。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 慧眼看世界哈哈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18/226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