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 日起,中国最高法院关于社会保险的新规正式生效,明确雇主与劳工事先“约定”不缴纳社保的协议属无效,劳工离职后若要求补缴并获得补偿,法院将予以支持。此举被视为对企业缴纳社保义务的再度强化,也正在深刻改变中国连锁餐饮与茶饮行业的用工生态。
事实上,《劳动法》自 1995 年即已规定强制缴纳社保制度,至今已运行近 30 年。但随着灵活用工、平台经济、外包模式普及,不少行业长期存在“不缴社保”的潜规则。对利润空间有限、人力成本沉重的餐饮业而言,聘用不缴社保的兼职人员成为节省成本的常见手段。
新规一出,加盟店用工成为焦点。业内人士透露,直营门市多会为全职员工缴纳社保,但加盟商因自主签约,是否缴纳则差异甚大,部分甚至以现金发放“社保补贴”替代缴费。计算结果显示,以上海最低缴费基数 7,384 元人民币为例,企业每名全职员工每月需支出约 1,897 元的社保费用。以瑞幸咖啡在上海约 1,481 家门店计算,若每店仅有 1 名全职员工,每月社保成本就高达 280 万元。

对于人员流动率高的行业,加盟商还面临手续繁琐、员工短期离职等问题。有华南地区茶饮加盟商坦言:“可能手续还没办好,人就走了。”
在压力下,不少品牌转向增加兼职与外包比例,甚至招募退休人员。麦当劳与北京环球影城便明言,聘用退休人员可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降低社保压力,同时获得经验丰富、时间灵活的劳动力。这一做法也被媒体称为“银发经济”的意外产物: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成本问题,也让退休人员再度投入职场,发挥价值。麦当劳中国回应称,对全职员工依法缴纳社保,并为退休返聘员工提供商业保险与相应福利。

然而,兼职用工同样存在灰色地带。根据规定,非全日制员工每日不得超过4小时、每周不得超过 24 小时,雇主需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员工自行缴纳养老与医疗。但业内人士指出,实务中不少兼职员工超时工作,且未获任何保险保障,一些品牌甚至出现“兼职 ”模式,让兼职人员实际承担全职工时。
新规落地后,部分中小餐饮业者选择直接退场。辽宁一家名为“星海湾里”的餐厅老板就在影片中坦言,社保成本“实在交不起”,因此决定关门结束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