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利汽车真皮饰件有限公司工人再度集体抗议。(视频截图)
在经济下行与“强制社保”政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制造业近期出现罢工潮。短短一周内,从河北到广东、上海、重庆,至少发生七起工人集体维权事件,涉及欠薪、降薪、裁员补偿及工厂搬迁等问题。多名受访者表示,企业将政策成本与市场需求萎缩的压力转嫁给普通工人,劳资矛盾日益尖锐。
8月8日上午,上海市闵行区国利汽车真皮饰件有限公司大门外,数百名工人手举横幅要求提高裁员补偿。一名在车缝岗位工作十年的女工愤怒表示:“工龄一年才补偿2,740元,十年才两万多,这分明是敷衍。”她透露,公司去年因欠薪引发工人堵路抗议,“那次有多人被抓,今年又遇到同样问题,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同日凌晨,广州的凯艺纸品包装有限公司突遭倒闭,厂区空无一人。据工人反映,老板失联,公司随即宣布破产,约两百名员工聚集厂门口追讨工资。一名工人透过视频表示:“我们厂一年利润才二十多万,社保新规一出来,每月要交五十万,老板肯定撑不住,8月8日就倒闭了。”
所谓“强制社保”,是指企业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与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且不得减免比例。此举虽被官方视为保障劳工权益的重要措施,但对于资金紧张、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增加了用工成本。
企业难以负担强制社保
广州的溢绩制衣有限公司也陷入困境。员工称,工资被扣去四成用于缴纳社保。8月7日与9日,百余名工人两度罢工抗议。一名工人说:“我们每月工资5,000元,社保要交2,000元,老板要我们自己承担,扣完只剩3,000元。”
深圳公民劳动权益关注组织前成员刘先生接受大.纪.元;采访时指出:“9月1日开始强制企业缴纳社保政策出台后,已有多家工厂无法经营而倒闭。事实上,许多公司原本就在艰难经营,再为员工购买社保,一些利润低的企业将无法支撑下去。”
欠薪、裁员与搬迁纠纷集中爆发
河北石家庄国药乐仁堂医药有限公司8月6日至7日间,数十名被辞退员工抗议公司违反承诺不愿支付补偿,且要求老员工自行证明工龄。一位有20年工龄的员工愤慨地说:“档案都在公司手里,却要我自证工龄?明显是在刁难。”
类似情况在南方制造业聚集区亦频繁出现。深圳8月11日当天,光明区雷松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要求公司就搬迁至惠州的补偿方案作出说明,并指责其秘密转移设备;另一家先进半导体设备公司,千余名工人在厂区内高喊口号,抗议公司未依法赔偿。一名工程师说:“公司只承诺‘N’倍补偿(按工龄倍数计算),但每年盈利数亿元,却没有给出合理补偿。”
在重庆北碚的北大医药公司,待岗七年的员工被要求转岗,被质疑是变相逼迫辞职。一名50多岁的员工表示:“公司既没说明岗位,也没提待遇,这明显是逼我走人。”此举引发员工抗议。
学者忧劳工陷绝境呼吁政策调整
大陆资深媒体人、某大学退休教师李松分析道,这波倒闭潮已从南到北蔓延全国,可能造成数千万工人失业,“除非官方紧急叫停强制社保,否则大量底层劳工将陷入绝境。”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劳工经济学者指出,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为求自保频繁裁员,而强制社保政策使现金流更为紧张,矛盾最终转嫁至工人身上。“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减薪。今年倒闭的企业数量很可能远超去年。”
他补充,过去一年已有众多企业倒闭,今年上半年情况更为严峻,全年恐有数千万家企业关停。从企业、员工与政策的博弈来看,最脆弱的一环始终是普通工人。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当前的“强制社保”并非单纯保障劳工的福利政策,而是在经济下行、外资撤离背景下,中共财政捉襟见肘,将成本强行转嫁给企业与民众的举措。政策刚性推行,罔顾中小企业承受能力,凸显体制对失业与社会风险的漠视,也反映出当局宁要财政“稳定”,不惜以大规模失业为代价。这种做法势必加剧社会不满,增加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