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份,中国一项关键的银行贷款指标意外下降,是20年来录得的首次萎缩。图为人民币示意图。(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国一项关键的银行贷款指标7月份意外下降,为20年来录得的首次萎缩。同时,整体信贷增速也放缓,显示消费者和企业借款人需求疲软。这些指标表明,经济需求仍疲软,尽管当局宣称正在努力提振内需。
根据中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周三(8月13日)发布的数据,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减少了500亿元,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24万亿元。这表明借款人纷纷提前还款。
7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额是自2005年7月以来首次萎缩。之前彭博社的市场预估中值为新增3,000亿元,《华尔街日报》的预估中值则是2,700亿元。
7月份通常是季节性淡季,但周三公布的数据仍加剧了市场担忧。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持续数年,并毫无触底迹象之际,中国家庭和企业已变得更加不愿意贷款。
中共也担忧7月份的数据引发不良反应,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已公开刊文,提前警告分析师不要“过度炒作单月信贷增量读数波动”。
分析师普遍预计,中共央行将在第四季度推出货币宽松政策,此前已在5月下调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此外,中国经济还面临日益顽固的通缩压力,这些也在抑制借款需求。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第二季度增速是1993年有记录以来最弱的一次,除COVID疫情期以外。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更广泛的信贷衡量指标。根据中共央行的数据,7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16万亿元,6月份是4.2万亿元。
英国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利亚‧法伊(Leah Fahy)表示,尽管中共政府发债推动了7月份中国整体信贷增长的小幅回升,但银行新增贷款增速持续减弱表明,私营部门的信贷需求依然低迷。
她认为,北京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的消费贷款政府补贴或有助于提振银行贷款,但也不足以抵消政府债券发行增速放缓以及疲软的按揭贷款需求带来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