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并非越贵越优,专家称:瓶身带这5个字便是好酱油,涨知识啦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酱油并非越贵越优,专家称:瓶身带这5个字便是好酱油,涨知识啦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聊酱油,都在问“是不是价钱贵的就一定好”在家里当了十几年掌勺的人,我觉得这个话题挺实在的,就想分享点自己挑酱油的经验。毕竟天天做饭,选酱油是常事儿。

一、超市酱油架,怎么选才对?

酱油真的太多了,从便宜的到贵的,瓶子上写满了“特级”、“有机”、“进口”这些词,看着就让人眼晕。我记得上周我妻子看着两瓶酱油说:“这瓶比那瓶贵了三倍多,味道真能好上那么多吗?”她这么一问,我也琢磨上了。

二、看准这5个字,心里有底!

说实话,真正能看出酱油底子的,往往是瓶子背后印的一行小字:氨基酸态氮≥XX g/100ml(后面是个数字)。这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简单理解,这数字大一点,酱油的鲜味通常会更足,品质也相对更稳一些。比方说,看到一瓶写着“≥0.8g/100ml”,那这瓶酱油就不错。要是低于0.4g的,鲜味就比较淡薄了。在0.6g到0.8g之间的,属于比较好的日常选择。要是碰到超过1.0g的,的确算是挺好的。不过我觉得,不用特意追求最高那个数字,关键得自己和家人吃着合口味。

三、记住这两个字:酿造!

挑酱油时,瓶身上一定要有“酿造”两个字。这说明它是老老实实用大豆(黄豆)发酵出来的真酱油。那种写着“配制”的酱油,最好别买,它是用别的东西调出来的,味道和酿造的真不一样。我家一直用一款南方老字号的酿造酱油,价格不算贵。每次炒菜用它,16岁的女儿尝了有时会说:“爸,今天的菜好像特别香?”听到这个,做饭的人最开心了。

四、用酱油这些年,这些小心得或许有用:

1.量要拿准:

酱油提鲜是好手,但千万别倒多了!有一次家里做红烧肉,爱人手一滑多倒了点酱油,结果肉特别咸,7岁的儿子边吃边喝水喊咸。家里有长辈血压偏高的更要注意,医生朋友提醒过酱油含盐多,适量最好。我现在的习惯是:炒菜先少放点酱油,出锅前尝一下,不够味道再补一点,这样不容易出错。

2.保存不能马虎:

一瓶好酱油放坏了真可惜。我家以前有瓶酱油放灶台边上方便用,结果没放多久瓶口就长东西了,味道也变了样。教训就是:酱油打开后,盖子一定要拧紧!我后来专门买了个带嘴的小油壶(超市几块钱),把酱油倒进去放橱柜里避光收好。在南方或者潮湿的地方,更要留心点。

3.生抽老抽,分清楚用:

生抽(颜色淡):最适合炒菜提鲜或者拌凉菜,比如炒个青菜,拌个豆腐、面条。

老抽(颜色深):主要是给菜上色的,做红烧排骨、卤牛肉少不它。别用混了。记得我邻居阿姨就纳闷过,为啥她炒的青菜颜色总是发乌?后来才知道她把老抽当成生抽用了。用对了酱油,菜看着有食欲吃着才香。

4.和有些食材不搭:

酱油里的盐会影响某些蔬菜水果里的维生素C。所以像炒西红柿或者拌水果沙拉的时候,我就直接不放酱油了。有次女儿尝试往柠檬水里滴酱油,结果味道特别怪,她还问我是不是酱油坏了。

5.放的时候有讲究:

开大火煮太长时间,酱油的鲜味会跑掉一些。我的经验是,菜快炒好了,快出锅之前再淋酱油,鲜味能更好保留。做凉拌菜也是拌好直接浇上。有时候炖汤,关火前滴几滴好生抽进去,那股鲜味儿立刻就出来了,家里人都说香。

五、我挑酱油的转变:从只认牌子到看门道

刚成家那会儿,我也觉得“贵=好”,花不少钱买进口酱油,结果味道真没觉得比普通牌子好多少。后来和食品厂工作的表哥聊起挑酱油的事,他直接告诉我:“看瓶子上那个‘氨基酸态氮’的数字,比看牌子花里胡哨的好得多了。”后来试了试,确实如此。

现在去买酱油,我都会这样挑选:

找到瓶身上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看看数字心里有数(比如0.7g以上我觉得不错);确认包装上醒目地印着酿造”;价格别太离谱,一般十块出头到二十块左右就能买到很不错的。按这个来,基本不花冤枉钱。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生活不过如此呀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02/225664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