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莱茵-鲁尔世大运场边,台湾男子跆拳道代表队勇夺银牌,本应是选手风光一刻,却被两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人员粗暴打断。当教育部长郑英耀致赠贺电时,两名中方代表强行上前抢夺,企图检查内容是否书写“中华台北”字样,甚至高声叫嚣;然这不是第一次,从桌球、羽球再到跆拳道,中国连番出手,不只抢走贺电,更试图撤下我国国旗、控诉“台湾加油”口号;此系列事件已非个案,而是中国长期利用国际体育赛事作为主权战场的缩影;面对中共“从竞技场渗透到舆论场”的全方位打压,台湾必须凝聚国际民主阵营,以体育为契机,反制其政治霸凌。
近年来台湾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屡创佳绩,从东京奥运13面奖牌,到2023杭州亚运破纪录收获,今年世大运也持续展现成长实力,然每当台湾在国际场合上展现能见度,中共便同步加大政治施压;早在2017年,奈及利亚公开要求我驻处迁离首都、降低层级;东京奥运时,中共也曾抗议外媒标示“台湾”而非“中华台北”,如今更将奥会规范无限上纲,阻挠选手接受来自自己国家的祝贺信函;这并非孤立现象,中共将体育作为“统战第二战场”,在限制台湾国号、国旗、口号的同时,也借由强势外交迫使主办国配合其政治语言,面对这样的挑衅,我国不该再沉默。
这次世大运中共的行径层出不穷,当我国桌球男团击败中国夺金后,中国人员随即向大会投诉观众高喊“台湾加油”违反奥会规定;羽球比赛结束后再试图抢贺电,之后还要求主办城市埃森撤下中继站门口的我国国旗;这种“细节到国旗、语句到加油词”的政治挑衅,不仅伤害选手士气,更意图限缩台湾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主权认同;过去中国也曾要求西班牙、捷克等国体育协会不得邀请台湾代表队参加国际邀请赛,甚至在美国NBA、英超、奥运赛场背后施压各国转播单位修改地图与用词,体育已成中共外交胁迫的延伸。
尽管外部政治干扰不断,台湾选手近年展现惊人实力;跆拳道、桌球、射箭、举重等项目跃居世界前段班,国训中心改革、科学化训练逐见成效,2024巴黎奥运备战中,台湾亦扩大与欧、美、日专业体系合作,厚植选手竞争力;面对中共打压,我国应将体育作为软实力外交的一环;一方面厚植选手后勤与心理支持系统,另一方面透过“体育外交”深化与民主国家的友谊,例如与德、法、立陶宛等国签署体育合作协议、建立青年训练交流平台;让台湾选手在国际舞台上不只夺牌,更说出属于自由社会的价值。
此次事件中德国市长已公开道歉,表明支持开放与包容价值,这是我们可以乘势推进的讯号,台湾可考虑主动召开“民主体育国家圆桌会议”,与G7成员、波罗的海三国、捷克、斯洛伐克、澳洲等建立常态合作管道,面对中共对选手、教练、国旗、媒体的“非传统外交攻击”,建立应对SOP;我国也应加强向IOC、FISU等国际体育组织说明现况,推动制定明确机制处理政治干预事件,中国若再肆无忌惮,应承担国际体育秩序破坏者的代价。
2025国际情势势必更加紧张,中共对台文攻武吓不会停歇,我国应主动设定国际体育议程,发起“体育自由声明”倡议,明列民主国家共同捍卫选手自由、主权尊严、不受政治干预的权利,并设立“体育人权观察机制”监测中共干预案例;此外,教育部与外交部应跨部门协作,发展“运动外交大使”计划,让体坛人物进入国际论坛发声;同时培育具媒体素养、熟悉国际法的体育官员,于第一线驳斥中共言论,这场体育场上的主权保卫战,台湾不应只是被动受害者,更应成为主动倡议者。
台湾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国际体育舞台上遭遇压迫,但每一次的不义,都是我们争取更多支持与能见度的契机;从抢贺电开始,让世界听见台湾,也看清北京的真实面貌,这场战争不只在擂台上,也在价值与文明之间的选择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