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殖民体系走向衰弱,从一战时期就开始了。一战之前,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英国的殖民地,先后成为了自治领。不过那时候英法实力还很强,所以依旧能维系着自身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
到了二战以后,英法殖民体系,就彻底崩了。英属印度在1947年一分为三,成了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此外,斯里兰卡、利比亚、苏丹、加纳、乌干达等等英国殖民地,也相继取得了独立。法国也吐出了摩洛哥、突尼斯、几内亚、喀麦隆、马达加斯加等殖民地。
看似殖民统治时代已经结束,但其实老牌殖民列强中,依旧还是有部分国家,并没有吐出多少殖民地,俄国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虽说一战中俄国吐出了西部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但到了二战期间,苏联又把这些殖民地中的绝大多数,都给找补回来了。至于东方的殖民地,压根就没离开过俄国。
苏联解体,依旧没能彻底摧毁俄国的殖民体系
沙俄崩盘以后,苏俄利用4年内战时间,顺利接管了俄国绝大多数地盘。不过苏俄在1918年初,为了尽快退出一战,曾经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割让了西部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当时依旧掌握在苏俄手里。原本协约国对远东是有想法的,不过苏俄在这里组建了一个独立于俄国之外的远东共和国。该共和国倡导平等外交,也就是所有列强到他们国家搞贸易,机会一律平等。最终协约国只能退出远东。协约国走后,远东共和国自动并入了俄联邦,成为了苏联的一部分。
中亚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原本也在摆脱俄国的控制,打算独立建国。不过苏俄打过来以后,很快瓦解了他们建国的念头,再次将这里收入麾下。
此外,西伯利亚广袤地区,地广人稀,殖民起来非常容易。因此苏俄接管西伯利亚的过程,也十分顺利。
到了二战期间,苏联大获全胜,因此不仅拿回了在一战后,割出去的绝大多数土地,而且还将东欧大片国家,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成立了华约组织。
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俄国的殖民体系,才真正受到了重创。最典型的例子,自然是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和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
这些国家,和俄国非亲非故,是沙俄时期强行吞并殖民的地方。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对俄国一点好感都没有,因为他们一战以后已经建国,谁能想到建国20多年后,还会被苏联给灭了。
俄国的殖民体系,有别于英法
英法的殖民地,基本都在海外。因为欧洲就那么一点大,英法所能扩张的范围,基本已经达到极限了。尤其是英国,除了把英伦三岛给占了,真心没有太多选择了。
恰好他们的航海技术发展到家了,于是他们开始学习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荷兰,开着舰队到海外寻找殖民地。
殖民地最初的作用,就是让奴隶给自己干活。后来殖民地形成了一定规模以后,出现了城镇和市场。为此,英法等列强,开始将殖民地的原料,以极低的价格运到自家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再卖到殖民赚差价。同时殖民地的人还能给自己打工,久而久之,奴隶们就逐渐成了工人。
这种运营模式,相当成熟。以至于未来即便摆脱了殖民关系,彼此之间依旧维系着比较紧密的市场关系。
相对而言,俄国的殖民体系,就比较简单粗暴了。他们奉行的原则就一个: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啥意思呢?他们的军队打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殖民地。而沙俄又以陆军为主,所以他们的殖民地,基本都是通过陆军扩张得来的。因此俄国的殖民地,和他们的本土,是连成一片的。
沙俄本身就是农奴制社会,所以他们给殖民地带来的,从来不是什么市场和城镇,而是一个个功勋卓著的奴隶主以及若干原地为奴的农奴。
俄国只有在面临崩盘之际,才会考虑出让土地的事情
一般来说,俄军征服过的土地,便自动默认成为了俄国的领土。哪怕时间很短,甚至连像样的统治机构都没有,俄国人也会自认这些土地属于俄国。
正是这种对领土的偏执,使得俄国的领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位列全球第一。没办法,毕竟他们有“额滴,额滴,都是额滴”的传统思想在激励着每一代俄国统治者。似乎开疆拓土,是俄国每一任统治者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