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文革对未成年人泯灭人性的驯化(图)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亲历者:文革对未成年人泯灭人性的驯化(图)
作者:
我们吃过忆苦饭,那是由糠和烂菜叶子混合而成的窝窝,还听老工人、老贫农上台控诉旧社会,但每次控诉都是老一套,所以不生动、也不感人,尽管大家口号震天,但除了几个特别爱表现的同学痛哭流涕外,其他人好像无动于衷。尤其是忆苦饭,有的同学因为家境困苦,天天吃窝头加盐水,而且还吃不饱,所以也没觉得苦到哪里去。那时有一句话很流行,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像泡在了蜜罐里”,可有的同学就说还从来没吃过蜜呢。

那时的老师很有水平,我就读的人民中学,后改为165中学,有着百年历史,曾经是所教会学校,所以拥有不少一流的教师。数学老师刘淑训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我刚进学校时她还戴着大口罩在扫地,因为被怀疑为日本特务,后来终于走上讲台,依然留着个“特嫌”的尾巴。历史老师时宗本曾先后在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读书,地理老师王守让则毕业于辅仁大学,即使1949年以后读大学的老师读的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但是,当时由于大学毕业的师资不足和政治的需要,已经开始让中学毕业的学生教书,主要教政治和当辅导员,结果,我们学校发生过多次老师和高中学生谈恋爱的风波。

我在165中学读了初中和高中,共5年,有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物理、外语、农业基础知识、工业基础知识,最后这两门新课程就是为了将来进工厂、下农村做准备的,后来的经历证明,基本没用。

语文课其实和政治差不多,所有课文都围绕着阶级斗争,有的课文实在难以称之为语文范文,只能说是合乎当时政治需要的阶级斗争范文。鲁迅是当时推崇的文化巨人,已经被形容得比共产党员还共产党员了,所以,课本里必然会有他的文章,但都是《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祥林嫂》《孔乙己》这样的文字,经过老师的解读,我们从中得到的是封建礼教吃人、反动势力一定要打倒这样的信息,从此也知道梁实秋、林语堂、杨荫榆都是反动派的帮凶。文言文虽说也被选入,但像《东郭先生》一类的文章,其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对敌人绝不能心慈手软。课文里还有文革中的报刊文章,我记得选有一篇《杨水才》,因为杨水才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是毛主席赞扬的,他的“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干革命”的豪言壮语是舆论宣传的。杨水才的事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不结婚,只读毛主席著作,有一次他问中学历史老师在讲什么课,回答是从猿到人,他马上批评道,讲那些干嘛,还是讲讲咱们的“老三篇”。

外语课分英语和俄语,那个年代连中文课都没人听,如何上外语课?老师只好劝导大家,学英语是因为毛主席还在背英语单词,而学俄语是将来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我们时可以用得上。我们学的英语是毛主席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还有一篇课文《半夜鸡叫》,里面别的没记住,可周扒皮的那句话:起来,干活去,你们这些懒鬼!人人都会。我们的英语老师姚景唐毕业于洛阳军事外语学院,教这些真是大材小用,记得他还教了一句缴枪不杀,我们也记住了,因为他说朝鲜战争时,这句英语被改成“葡萄糖一根儿”,教会了所有战士,从此同学互相打闹时都喊“葡萄糖一根儿”。

历史课就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政治课则是10次路线斗争再加秋收起义、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那个时代,10次路线斗争,人人了如指掌,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们的基础知识。抗日战争,我们所知道的内容就是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而抗战的主力则是共产党。少量的革命电影也逐渐被解禁,《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出现在电影院里,成为我们这些孩子对抗战的基本认识,至于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慰安妇,那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知道的事情。平型关大捷曾经是我们了解最详细的抗日战役,连被歼灭人数、被击毁车辆的数字都记得很清楚,但“九一三”事件后就隐去不提了。

文革前,我们这些少年儿童最响亮的口号是:时刻准备着!而文革期间,全国人民,也包括我们这些学生,“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准备打仗”自始至终响彻云霄。前些年,北京万寿路一家以鲍鱼闻名的餐馆,每天早晨员工培训的口号竟然也是这一句,足见这一口号早就渗透进我们的血液里。可以说,我们是在战备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拉练这个词,现在打开词典说是部队训练的一项内容,可我们这些初中学生当年经常离开学校、跑到郊区拉练,像士兵那样学会打背包、背背包,双腿肿痛、脚底磨泡,都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为的是战争到来可以随时出征。比拉练更频繁的是在学校里挖防空洞,有一段时间每周下午都在那里挖掘,挖出的土就运到东单公园,我曾经多次跟车去公园卸土,如今公园里那座小山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我们中学的防空洞与四周的防空洞还连成了一片。为了配合战备,政治课里增加了纳粹德国发动闪电战的内容,这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此外我们还常去电影院观看教育片,内容主要是老沙皇和新沙皇如何掠夺我国领土,如何亡我之心不死。

文革里的战备教育让我们的战争意识深入骨髓,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许多人与我一样,在地震那一刻都以为是苏修扔原子弹了。事实上,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除去自己打自己的文革武斗以外,境内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争,两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都是在境外朝鲜和越南进行的。而60多年来让中国大陆死伤惨重的一是大跃进、二是文革,还有就是大地震,几次大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我们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地震防备的基本教育,每次地震都让老百姓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

忆苦思甜是我们经常接受的阶级斗争教育。忆苦,是让我们知道“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旧社会,国民党反动派、资本家、地主老财,无恶不作,贫苦人民忍饥挨饿,牛马不如;思甜,是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要感谢毛主席。我们吃过忆苦饭,那是由糠和烂菜叶子混合而成的窝窝,还听老工人、老贫农上台控诉旧社会,但每次控诉都是老一套,所以不生动、也不感人,尽管大家口号震天,但除了几个特别爱表现的同学痛哭流涕外,其他人好像无动于衷。尤其是忆苦饭,有的同学因为家境困苦,天天吃窝头加盐水,而且还吃不饱,所以也没觉得苦到哪里去。那时有一句话很流行,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像泡在了蜜罐里”,可有的同学就说还从来没吃过蜜呢。那时对外主要教育我们仇恨苏修、对内主要仇恨刘少奇林彪,而刘少奇和林彪就是妄图复辟资本主义,回到旧社会,让我们“吃二茬苦、受二茬罪”,所以,忆苦也是为了加深对刘少奇和林彪一伙儿罪恶的认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记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07/224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