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情势中,所谓“台湾民族主义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世界如何面对台湾的存在。换句话说,就是“台湾是什么”。本书实为作者的学术原点,对“台湾是什么”,其言说(discourse)无异是波涛汹涌大海中的一只思想浮标。──若林正丈书评
作者简介
吴叡人
台湾桃园人,台大政治系毕业,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职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班纳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中文版译者,著有《受困的思想:台湾重返世界》。《受困的思想》与《福尔摩沙意识形态》均有日文译本。知识兴趣在比较历史分析、思想史与文学,关怀地域为台湾、日本、香港,以及世界,喜爱诗,梦想自由。
向卖台集团宣战!吴叡人哽咽:公民别放弃、台湾必胜!
译者简介
胡宗香(第一、二、五章与补论译者)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硕士,现为杂志编辑与兼职翻译,译有《我深爱的国家》、《一切未曾逝去》、《独立宣言》、《征服自然》等书。相信译者的工作一如文化摆渡人,辛苦但有意义,冷暖自知,乐在其中。曾获梁实秋文学奖翻译类(译文组)首奖。
文稿说明
本书原文为英文,一、二、五章与两篇补论由胡宗香翻译。三、四章则在约略同时完成的中文稿基础上,由庄瑞琳进行中英文版本比对与补译,作者吴叡人做全书翻译修订。
目录
写在旅途之中──中文版序言
谢辞
第一章殖民时期台湾与民族主义诸理论
第一节台湾民族主义之问题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本书之论证
第四节结构与方法
第二章差序式吸收:日本在边陲进行的殖民地民族建构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重新思考日本帝国
第三节差序式吸收:日本在殖民边陲的民族建构工程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成为民族:政治斗争与台湾人民族国家的论述(一九一九—一九三一)
第一节前言:民族对抗国家
第二节割让:分离想像的起点
第三节“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同化与自治的龃龉
第四节 Qu’est-ce qu’une nation?:左与右的对峙
第五节小结:被解除武装的先知?
第四章成为真正的民族:文化抵抗与台湾民族文化的论述(一九一九—一九三七)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文化的诞生──一九一九-一九二二
第三节文化的破坏──一九二三-一九二九
第四节文化的新生──一九三○-一九三七
第五节小结:被中断的想像
第五章
结论:东方式殖民主义下的民族主义
第一节台湾与安德森-查特吉的殖民地民族主义论证
第二节理论的验证:冲绳与朝鲜的案例
第三节结语:现代性与主体形成的两种逻辑
补论
民族国家扩张与早期帝国形成:
英格兰兼并凯尔特边区、美国大陆扩张与日本吸收东北亚海疆之初步比较
伤逝的纪念碑?
晚期殖民年代(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台湾民族主义挽歌般的变形
注释
参考书目
序
写在旅途之中──中文版序言
我的求知之路就是我追求认同的道路,而这册论文就是我最初抵达的地点。在这段旅程中,我努力拂拭被遗忘文本上厚厚的尘埃,让第一代台湾现代知识人所描绘的那些稚拙的、有时试探性的,但有时又如此坚定、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自画像,逐一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