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特点是先旱后涝,降水偏少。前三季度,全国共出现3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累积面降雨量5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降水分布时空不均。全国主要江河径流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松花江、辽河偏多2-3成。
但是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造成损失最大的却是7月底至8月上旬在海河、松花江流域发生的洪水灾害。受“杜苏芮”台风残留云系影响,7月底至8月上旬,华北、东北相继出现极端暴雨天气,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发生编号洪水,部分地区遭遇“旱涝急转”,京津冀等地多个蓄滞洪区启用,黑龙江、吉林部分农田受淹,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西南、西北等局地山洪地质灾害多点散发,全国因山洪地质灾害共造成271人死亡失踪。总体上,洪涝和地质灾害共造成5190.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405人,倒塌房屋11.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93亿元。
图8:北京小清河桥被洪水冲毁,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9:2023年水淹涿州的景象,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2024年
2025年1月15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发布了《2024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7]指出:2024年,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干旱、地震、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据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报告,2024年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全国941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856人,紧急转移安置364.5万人次;倒塌房屋6.4万间,损坏房屋83.2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08.9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11.1亿元。
2024年,中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较常年偏多9%。华南前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0%,长江中下游梅雨量较常年偏多51%,华北地区“七下八上”期间旱涝急转、降水量由前期偏少3成陡增至偏多7成,松辽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5成。多地降雨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落区重叠,局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引发江河洪水、山洪、内涝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7月中下旬陕西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商洛、宝鸡等地95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64.1亿元;7月下旬湖南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郴州、衡阳等地94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41.3亿元。2024年,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5344.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09人,紧急转移安置254.4万人次,倒塌房屋5.8万间,损坏房屋37.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630.4亿元。
另外,2024年台风和沿海风暴潮造成22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96.2万人次,倒塌房屋损坏房屋38.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74.4亿元。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发布的这个报告存在明显的错误:2024年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位4011.1亿元。而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2630.4亿元,台风和沿海风暴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74.4亿元,两者相加,直接经济损失4204.8亿元,超过总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位4011.1亿元。洪涝灾害与台风和沿海风暴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204.8亿元,还没有包括报告中提及的风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45.7亿元,沙尘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56.2亿元,干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3.6亿元,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7.9亿元。报告中提及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为4730.4亿元,比4011.1亿元高出719.3亿元,高出约18%。
图10:2024年重庆长寿被洪水淹没的景象,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11:2024年洞庭湖团洲垸湖堤决口后被淹的景象,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二、2020年至2024年年景基本正常,但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非常巨大
从上面的报告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从2020年至2024年未发生1949年以来的最大洪涝或者干旱灾害。
比如,2020年7月至8月长江流域发生五次洪水过程,8月20日第五号洪水经过重庆主城区。长江重庆寸滩站20日8时15分出现洪峰水位191.62米,相应流量74500立方米每秒,超过保证水位8.12米。嘉陵江磁器口站20日2时出现洪峰水位194.29米,超过保证水位8.65米[8]。重庆寸滩站的最大洪水流量不如1981年的85700立方米每秒[9],但是超过了1981年寸滩站的194.41米(一说194.43米)。1981年的重庆寸滩站的最大洪水流量为85700立方米每秒,寸滩站的洪峰水位194.41米(一说194.43米);2020年寸滩站的最大洪水流量为74500立方米每秒,比1981年小1120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为191.62米,却要高出0.21米。2020年与1981年相比,最大洪水流量小1120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却要高出0.21米,这是为什么?1981年中国还没有建造三峡大坝工程,长江三峡河段的河槽有超过100多亿立方米的自然蓄洪能力,有助于减轻洪灾。2020年受三峡大坝的壅水作为,就出现了最大洪水流量小但洪峰水位却高的现象。
再比如,2023年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但是不如1963年的海河流域大洪水。2023年8月21日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情况。受台风“杜苏芮”北上与冷空气共同影响,7月28日至8月1日,海河全流域出现强降雨过程,累计面降雨量155.3毫米,其中北京市83小时面降雨量达到331毫米,为常年全年降雨量的60%。受其影响,海河流域有2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大清河、永定河发生特大洪水,子牙河发生大洪水,海河流域发生了流域性特大洪水,这次特大洪水是1963年以来海河流域最大的场次洪水[10]。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通过这次流域性特大洪水,也暴露出海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包括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存在短板,洪水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不够,影响洪水精准调度等[11]。
2023年海河流域大洪水导致巨大损失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自然泄洪区白洋淀因为雄安新区的建设,成为继首都北京之后的第二个保护重点,10亿立方米的自然蓄洪能力无法使用。
第二,2020年至2024年间年降雨量的变化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根据《2020年中国气候公报》[12]全国平均降水量695毫米,比常年偏多10.3%,为1951年以来第4多。
根据《2021年中国气候公报》[13]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72.1毫米,较常年偏多6.7%。
根据《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14]全国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较常年偏少5%。
根据《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15]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毫米,较常年偏少3.9%。
根据《2024年中国气候公报》[16]全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比常年偏多9.0%,为1951年以来历史第四多,仅少于1954年(725.9毫米)、1998年(713.1毫米)和2016年(711.0毫米)。
笔者在这里做个记录,《2020年中国气候公报》说,全国平均降水量695毫米,比常年偏多10.3%;《2024年中国气候公报》说,全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比常年偏多9.0%。显然两个气候公报中的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数据是不同的。全国平均降水量695毫米,比常年偏多10.3%,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应该为630毫米。全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比常年偏多9.0%,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应该为640毫米。《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17]指出,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长趋势,每10年增加差不多5毫米左右,但是整个的降水日数又是在减少,差不多每10年减少了2.1天,这就说明了暴雨日数或者雨强在增大。也许这是一个解释。
2020年至2024年间,全国平均降水量在606.1毫米和697.7毫米之间变化,或者说在平均降水量的-6.7%和+10.3%之间变化。这说明中国降水的自然条件是相当不错的。
2021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72.1毫米,较常年偏多6.7%。2021年7月河南郑州洪水,主要是郑州市几个水库大坝出现险情,紧急泄洪,造成水淹河南首府,损失惨重。
虽然说2024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比常年偏多9.0%,但是没有一条大河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但是2024年到处传来洪涝灾害的消息,造成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各地水库(无预警)泄洪。
第三,2020年至2024年间洪涝灾害损失特别严重。
人们对1998年的洪水也许还有一些记忆。中共官方对1998年洪水的定性为:1998年的洪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其发生范围、影响程度和造成的损失,均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关于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三个不同的数字:
——1666亿元,来自温家宝1998年8月26日的《关于当前全国抗洪抢险情况的报告》;
——2642亿元,来自1998年10月15日民政部的统计数据;
——2550.9亿元,来自1999年初中共官方公布的1998年全年因洪灾损失情况。
当年三峡开发总公司的老总、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把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归之于三峡大坝还没有建成,陆佑楣称:若有三峡工程在,何愁长江(洪水)逞凶狂!?
现在三峡大坝也建成了,之后许多大型水库大坝工程也建成了,但是2020年至2024年间洪涝灾害直接损失几乎是年年超过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的洪涝灾害的直接损失。
以2024年为例,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30.4亿元,如果算上台风和沿海风暴潮造成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04.8亿元,比1998年洪水灾害的直接损失高出许多。如果说,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和指战员们通过所谓的“抗洪”,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斩获,江泽民获得了对军队的领导权和将领的臣服,朱镕基、温家宝获得了很好的声誉,但是2024年洪灾在政治上习*近*平是无所收获,甚至是领导能力评价的降级。
第四,近三年来在水利方面的投资每年都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但不见投资的好效果。
2020年中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7700亿元,这是历史最高[18];
2021年中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576亿元,投资略有减少[19];
2022年中国水利建设投资再创历史新高,第一次超过1万亿元,达10893亿元[20];
2023年中国水利建设投资再次突破历史最高纪录11996亿元[21];
2024年中国水利建设投资再创历史新高,投资高达1.35万亿元[22]。
2024年最后一天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中国水利项目投资连续3年超万亿元。2025年1月1日《经济日报》发表题为《全国水利项目投资连续3年超万亿元》[23]的报道,引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的话指出,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是超万亿元水利投资的最重要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