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2025年一号文件:农民宅基地权益继续受到限制和剥夺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政党 > 正文
王维洛|2025年一号文件:农民宅基地权益继续受到限制和剥夺
作者:

作者前言

2008年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提出要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议农民宅基和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可抵押、可流转,进入市场流通。从2008年到2025年,17年时间过去了,厉以宁教授的建议不但没有被接受,而是朝着相反方向大踏步前进了。2025年中共一号文件对农民宅基地划出两条政策底线: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几千年来中国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不但农地是私有财产,农民的宅基地更是私有财产,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依然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依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向农民发放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就是历史的证人。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农民宅基地、自留地都是私人所有。

1982年12月4日中国有了新宪法,简称《八二宪法》。宪法第10条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正因为《八二宪法》定得十分仓促,存在许多弊病,如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到1988年不得不进行修正,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既然修正后的宪法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而且没有区分农村还是城市的土地使用权,应该是一视同仁。2025年中共一号文件划出两条政策底线,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明显违反了宪法的规定,因为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是宅基地土地使用权的合法转让,退休干部到农村建房,也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转让,就和农村居民到城市购买土地使用权以及上面的住房一样。

一、一号文件的真正核心不是粮食安全

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5年中共的一号文件。根据发表的全文,一号文件的成文时间是2025年1月1日,但是一直压后了50多天才对外公布,迟发的原因不详。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2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文件内容时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其实2025年一号文件的真正核心不是粮食安全。

2024年中国国内粮食产量达70650万吨,超过了1.4万亿斤。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24年年末中国人口14.0828亿人[1],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了501.68公斤。

中国粮食供应是否有保障?这是有一个硬标准的,这就是中国科学家经常喜欢引用的“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1993年中国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当时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到400公斤。为什么能够取消粮票和油票?是对吃饱饭有信心!1996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12.24公斤,超过了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2024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更是高达501.68公斤。因此没有必要继续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发展的最高目标。

对比一下邻国印度,现在人口已经超过了中国,耕地面积远不如中国,粮食产量也远不如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更不如中国,距离“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还有很大距离。但印度的粮食不但够吃,而且还大量出口。2022年印度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24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22公斤[2]。印度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22公斤,还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出口国,这应该让中国人深思,为什么中共领导人总是把粮食安全挂在嘴边?

况且从2005年开始中国就变成了粮食净进口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58亿吨[3],人均进口粮食达112.19公斤。国内生产的加上国外进口的,2024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613.87公斤,高出400公斤粮食安全线50%以上!如果2024年年末中国人口不是14.0828亿人,而是某些人工智能所说的12亿人或者更少,那么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就更多了。

中共官方数据表明,中国库存稻麦可供全国吃一年以上[4]。有中国媒体认为,中国粮食储藏过多,导致大量的陈化粮。结果一方面农民卖粮难,粮价连年下跌;另一方面,大量的陈化粮催生了乙醇燃料工业,大量的陈化粮还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危及国民健康[5]。使用陈化粮生产乙醇燃料,是近年来中共政府大力推行的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余个部委多次下达相关文件,要求向美国、巴西等产粮大国学习,用粮食等来生产生物燃料乙醇,实现(添加)车用乙醇汽油的全面覆盖,以此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中国为准备战争而大量储备粮食,这是政治家的决策,是不争的事实。很大一部分储备粮食经过几年后变成陈化粮,用于生产乙醇燃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用粮食来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成本太高。目前用淘汰的战备粮来生产燃料乙醇,表面上陈化粮的价格低,这是因为没有把粮食从新粮变为陈化粮之间的价格贬值和战备粮储藏成本计算在内。现在是把战备粮储藏的费用都算在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名目下,不用乙醇燃料生产者承担,但是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每年公布的粮食产量这个数据十分不可靠,这也许是中共决策层一直把粮食安全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的原因。因为他们心中清楚,没有这么多粮食。从数据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是稳步上升,不管该年的年景如何。下图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2024年粮食产量的柱状图,五年来每年都保持一个幅度不大的增长。但这不符合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数据明显是受人为影响而产生的。1995-2000年粮食产量的柱状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笔者自制的,粮食产量有起有落更接近实际一些。过去中国粮食生产量是靠各地政府层层上报的。有时少报,有时多报,视最高层的政治风向而定。现在统计办法完全变了。国家统计局在粮食产量数据的统计方法中已经把奥妙告诉了大家:目前粮食产量统计调查采取主要品种抽样调查和遥感调查、小品种典型调查或全面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统计[6]。通过这种方法所得的粮食产量的误差可能会很大,特别是国家统计局只公布最终结果,而不公布具体的抽样调查和遥感调查具体结果。

лªÉçͼ±í£¬±±¾©£¬2025Äê2ÔÂ28ÈÕ

лªÉç·¢

图1:2020-2024年粮食产量,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1996-2000年粮食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柱状图笔者自制

笔者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1996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7]的白皮书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含豆类、薯类),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2019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8]的白皮书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

1996年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说当年中国粮食人均380公斤左右;2019年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说1996年中国粮食人均414公斤,两者相差34公斤,相差约9%。最为关键的是,380公斤在“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之下,而414公斤在粮食安全线之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多,还把粮食生产摆在首要位置,这只能说明政治家的无能。75年来中国人需要时时刻刻对中共感恩,感谢中共解决了吃饭问题,否则早已饿死,而且今后子孙后代还要继续感恩。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309/218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