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角度来看,我们的财政在黑天鹅平复之后,2023年增长不错,但结构性不确定性仍较大。
2024上半年,财政部数据显示: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913亿元,同比下降2.8%。此外全国卖地收入。
这种背景下,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强调过“紧日子”。
我们一直以来的现状是,中央有钱,但地方有缺口。但中央的财政盈余,也只能填补地方一半的缺口而已。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央需要填补地方的缺口在逐年扩大,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一点可以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角度看到。
财政部数据显示:
2023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了102945.19亿元。
这一数据,创下历史新高。
转移支付压力加大的同时,地方政府另一个钱袋子卖地收入,在快速缩水。
我们知道,中国八十年代初,开启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的模式,赋予了地方更大的行政权力各种它能控制的资源,并且把这些资源经济化。其中土地资源便是其中之一。
各地卖地收入都是归于地方政府使用。
此外,全国卖地收入,自2021年见顶之后,已经两连跌,2023年只有57996亿元,相较于高点时期,下跌了33.38%。
进入2024年,趋势并没有改变。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5个月,全国卖地收入1.28万亿元,同比下降14%。
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相当难受。卖地收入是地方的主要钱袋子,对于很多经济、产业薄弱的地区来说,更是维持运转的主要力量。
这部分收入跳水,财政吃紧程度可想而知。
最关键的是,还有被摆上台面的地方债。去年以来,中央开启了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缓解地方的三角债压力。
去年8月份,财新网发布的一篇周刊《怎样消化地方债》中披露了一个消息:
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将参与一揽子化债,其中包括安排特殊再融资债券大约1.5万亿元,但获得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较多的某个西南部省份需要付出一些代价,其中包括将公务员缩编20%。
西南部省份,将精简20%的编制人员,也即要砸碎20%的编制人员饭碗。
以此看来,缩编已经成为减少地方财政压力和债务负担的重要途径之一。
除了通过机构编制改革节约成本外,前几天发布的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着重强调了税制改革,提出:
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
但这是未来的事情,当下通过机构编制改革节省成本,才是普遍做法。
比如,在精简之下,山西娄烦县精简人员编制341名,下沉乡镇人员编制56名,节约人员经费3410余万元,运行经费约990万元。
山西石楼县精简力度同样大,党政机构精简了37.1%,事业单位精简了31.1%。节省了5000多万元的开支,人员经费减少了2200多万元。
湖北十堰,官方披露数据显示,通过清理规范,当地编外人员比上年同期减少326人,减少率达9%,节省财政成本约1500万元。
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被精简的体制内人员去哪了?是被裁了?还是平调去别的机关单位了?
官方对此没有任何报道,主流媒体也没有报告过他们的去向。
但是,透过官方公布的一些数据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过去三年机构编制改革,体制内人员越改越多。
04
体制内人员越改越多
2020年山西省拉开机构编制改革以来,全国机构编制改革结果到底如何?
这个答案,可以从住建部、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发布的年度公积金报告中得到。
来看两张图,第一张是《全国住房公积金202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各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第二张则是2020年的数据。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到:
第一,截至2023年末,全国72万个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一共为4835.9万人缴存了住房公积金。这些人,就是严格意义的体制内人员,是吃财政饭的人员。此外,还有国有企业27.12万个,一共为3054.97万人缴纳公积金,这些人虽然不是吃财政饭,而是市场饭+垄断饭,但同样都是体制内人员。
所以,以2023年年末数据来看,当下狭义的体制内人员,有编制、吃财政饭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一共是4835.9万人。广义的体制内人员(加上国企),是7900万人。
这一数据只少不多。因为不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有临聘、劳务排外人员(比如部分辅警)。他们长期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上班,但劳动合同不是直接跟“体制内”签的,所以在公积金缴存上无法体现。
这部分人到底有多少?尚未看到准确数据,有专家估计在数百万人,甚至可能达到千万级。
第二,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数量的确减少了,但人员在增加。
2023年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72.05万个,2020年为72.61万个,三年减少了5600个。
但吃财政饭的体制内人员2023年4835.9万人,2020年为4513.36万人,三年增加了322.54万人。
此外,虽然不是吃财政饭而是吃“市场饭+垄断饭”的国有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21.57万个增加至2023年的27.12万个,三年增加了5.55万个。人员从2020年的2907.38万人增加至2023年的3054.97万人,三年增加了147.59万人。
以此计算,广义体制内人员(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过去三年不仅没有减少,还合计增加了470.13万人。
如此看来,改革的力度还需要加大,还需要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