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学UCL疑商业考量 限制教授“敏感”涉中言论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英大学UCL疑商业考量 限制教授“敏感”涉中言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一位副教授几乎遭封锁、不得教授她创设的课程,原因疑为她在课堂触及现代奴役等“敏感”议题时以中国为例,被视为对中国“有偏见”、“挑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图片来源/UCL官网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一位副教授几乎遭封锁、不得教授她创设的课程,原因疑为她在课堂触及现代奴役等“敏感”议题时以中国为例,被视为对中国“有偏见”、“挑衅”。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的长篇报导及其引用的电邮往来内容,这位副教授的上司、UCL能源学院教授史特拉肯(Neil Strachan)声称,基于“商业考量”,大学有必要在“来自中国的准学生”之间维持良好名声;若中国学生在校感到遭遇“偏见”、“被针对”,大学招生前景将大受影响。

“每日电讯报”8日晚间刊出报导后,在关注英中关系、以及言论和学术自由的人士之间引发讨论。UCL今天发布声明,表示将调查相关情事。校方发言人指出,尽管不便评论个案,报导提到的问题显然令人忧心。

UCL副教授席沃斯(Michelle Shipworth)说,她“毫无选择”,必须担任吹哨者,揭露英国大学院校如何屈从于言论审查、忌惮来自部分中国学生的压力,进而自我审查

非营利组织“英中透视”(UK-China Transparency, UKCT)致力提升英国公众对中国影响力活动的认识。主任盾君山(Sam Dunning)告诉中央社,UCL事件清楚显示大学对中国资金的依赖,为此不惜牺牲学术自由和教学品质。

他指出,UKCT掌握更多类似案例;许多学术人员害怕对外发声,因为担心学术生涯受冲击。

相关案例在英国十分普遍,盾君山说,解决问题刻不容缓,这也是为什么UKCT近日发起调查研究暨公众宣导行动,反制中国对英国大学校园的干预。

曾在2020年发表“拯救英国大学”(Saving Britain's Universities)报告的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政治经济学教授琼斯(Lee Jones)则透过社群媒体X表示,他估计“反中鹰派”会试图将UCL事件操作成“中国侵蚀英国自由”,但问题根源其实是英国历届政府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政策,让大学院校依赖源自海外的收入,校方因此必须讨好学生客户。

报导提到,UCL的中国学生人数为英国最多。根据UCL官网,该校约有5万名学生,其中超过1万1000名是来自中国。这意味中国学生占UCL学生总人数近1/4。

报导指出,这些中国学生向校方缴交的费用一般是英国在地学生的2至3倍,达一年4万英镑(逾新台币160万元)。

席沃斯去年10月在一门专题课程要求学生检视由人权组织“自由行”(Walk Free)发布的“2014全球奴役指数”(2014 Global Slavery Index),并分组讨论“为何中国有那么多奴隶”。根据这份报告,中国境内的奴隶人数全球排名第2。排名第1的则是印度。

席沃斯向“每日电讯报”强调,她的提问意在激发学生思考报告呈现的资料、以及诠释和研究方法是否有问题。

她强调,这份报告“问题很大”,例如中国既然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奴隶”人数自然很容易名列前茅,她的提问意在凸显报告缺失,而非“反中”。

不过,课程快结束时,一名中国学生突然起身,以听来像是被惹恼的语气质问席沃斯,为何她教学要使用这么糟糕的挑衅手法。当时教室内约有80名学生,其中近30人是中国学生。

席沃斯告诉“每日电讯报”,她怀疑这名学生根本没专心听课,因为她前一刻才在课堂分析报告的资料运用问题。

不过,席沃斯隔天即接获来自同事的电邮,原来是有其他国籍的学生对中国学生被老师惹恼感到不满。席沃斯当时认为这样的告状有点可笑,不当一回事。过了几天,史特拉肯来电。

史特拉肯称,几位中国学生“十分不开心”。他说,席沃斯当时应该也要拿印度当例子,这样中国学生才不至于觉得“被针对”。

当天稍晚,席沃斯发现她无法编辑UCL的校内学习网站,也无法透过校内电邮系统向学生发信。再过几天,史特拉肯来信表示,教学团队十分担忧并重视学生感受。有两位同事曾长篇大论斥责席沃斯,强力要求她停止相关课堂活动。

去年11月中旬,席沃斯仍能教课,但已不碰中国奴役指数。就在风波看似平息之际,今年1月,席沃斯发信、反击系上同事,告知有几位资深学者认同她的立场,也就是她的学术自由遭限缩。

2月初,史特拉肯来信通知,校方接获两起针对席沃斯的申诉,不满她对中国学生“有偏见”。史特拉肯称,申诉来自几位中国学生以及一名华裔教职员。

史特拉肯向席沃斯“说明”为何她被视为对中国“有偏见”,包括在抓到有中国学生考试作弊后,从此对中国学生“疑心太重”,穷追不舍调查中国学生找“枪手”代为参加考试或完成作业的情形,甚至曾让学生因此被退学。

此外,席沃斯在社群媒体谈论中国的学术自由,却未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发表类似贴文。

两天后,史特拉肯再度来信,这次是关切席沃斯的精神健康。史特拉肯“温馨提醒”,席沃斯随时可以请病假,且系上打算让其他人接手她负责的课程。

史特拉肯并建议席沃斯,在社群媒体发文讨论教育议题时,“不要只针对一个国家”。

席沃斯告诉“每日电讯报”,她教学时常以英国为例,也关注印度,指控她“针对中国”实在愚蠢。

她指出,英国有太多大学院校仰赖外国学生学费,校方管理阶层因此往往不乐见学术、言论自由相关争议浮上台面。然而,若情况持续恶化,席沃斯示警,英国大学学位恐怕会贬值。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Newtalk新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4/0310/202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