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灾难能够消业自不必说,即使是很小的灾难,也能消业,所以应该高兴,即使心里不这么想,也要使用理性让自己高兴起来。这很重要。
给予我这个珍贵教诲的,是我的人生导师——原临济宗妙心寺派管长西片担雪法师。我在许多事情上,都曾向他请教。
以前,京瓷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制造和提供了医疗用的人工膝关节。这件事,媒体曾广泛报道,并对京瓷展开了激励的批评。尽管这个事情有特殊背景,但我对此不做任何辩解,只是反复道歉谢罪。
京瓷总部门前,接连几天布满成排的摄像机,电视上多次播放我低头谢罪的镜头。我身心俱疲,于是前往法师处请求指点。
法师像往常一样沏好了茶,仔细聆听我的倾诉,然后对我说:“很好啊,灾难降临之际,也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受这么一点批评就能消业,必须庆祝一番啊。”
一心想着法师肯定会安慰我,没想到法师竟然这样说,我觉得他这话未免冷漠无情。
但是,仔细咀嚼了这段话,我的心灵被治愈了,深感慰藉。
活着从来不遭遇灾难的人不存在,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袭来。
这种时候,不能意气消沉,不能堕入绝望的深渊。要为此高兴,并予以感谢,然后跨出新的一步。
04
这句话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
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旅途中,每逢应该表达感谢的场合,我不由自主、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南曼,南曼,谢谢”。
“南曼”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方言发音。在遥远的幼年时期,父亲曾带我前往一个念佛的地方。这句话是我在那里学会的。
当时,父亲牵着我的手,走在日落后阴暗的山路上。好不容易才到达山林深处的一处简陋小屋,小屋里传出僧人诵经的声音。
我们坐了下来。僧人督促参加者一个个地到佛坛前叩拜,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双手合十祈愿。
那僧人用安慰的口吻对我说:“今天大老远从鹿儿岛市内过来,不容易吧。”
然后他继续说道:“孩子,你今天来参拜,已得到佛的认可,今后就不用再来了。但是从今往后,每一天你都必须念诵‘南曼,南曼,谢谢’这句话,向佛表达感谢之意。”
从那以后,这句话就埋入了我的心田,成为我人生的巨大财富。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年轻时还饱受挫折。像我这样的人,居然在企业经营领域有了一定成就,可能就是因为我理解了这句话,并时时将感谢之意挂在嘴边。
05
让人生误入歧途的元凶
往往是成功和赞美
如果缺乏谦卑,感谢之心是无法萌生的。
事情进展稍微顺利,加上周围人的吹捧,内心就会动摇,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到处乱飞,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傲慢,对别人也会采取蛮横无礼的态度。让人生误入歧途的元凶,并不一定是失败和挫折,而往往是成功和赞美。
创办京瓷,经营上了轨道,有了相当的利润。当时我想过:“公司有了这么高的收益,但我的年薪却这么低,不是太亏了吗?”
靠我的才能创建了公司,创造利润也是凭了我的才干,因此就是拿现在几倍的年薪也无可厚非吧。我心中冒出这样的念头。
但是,我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正在变得傲慢的那颗心。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诫勉。
自己拥有的才能,绝不是自己的私有物,那不过是偶然被赐予的。这种才能,如果不为我所有,也很正常。我所扮演的角色,由其他人来承担,也丝毫没有不可思议之处。
因此,这种才能不可以只为自己所用,而应该为世人、为社会所用。我开始这样思考。
为什么说能力、才华不能只归自己所有呢?
不限于人类,假设拿走一切生物之所以成为生物的属性——肉体、精神、意识、知觉等,剩下的只有“被称为‘存在’的东西”。
以这个“存在”为核心,形成了所有的生命。它有时呈现为花的形式,有时扮演人的角色。
就是说,“存在之核”以外的东西,比如肉体和心灵、思考和感情,或是金钱、地位和名誉,乃至才能等,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借来之物,都是被赐予的附属品。
这么思考的话,“这是我的东西”“那个成功是我的功劳”这类想法,就变得毫无根据,那些我们认定是自己的东西,不过是现世一时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其真实的所有者,我们根本不得而知。当这一世的生命终点来临时,我们应该毫不留恋地将这些寄存之物归还给上天。
在生活和工作中抱这样的想法,骄傲自大就会在心中消失,内心就会充满感谢和谦虚。
06
当下极度认真、专注
就是最好的精神修行
始终心怀感谢,谦虚律己,同时不忘对他人施以关爱和善意。这样的心态就是吸引美好现实的原因。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在其著作《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中,做了以下论述:
“有一种倾向,(中略)不管是眼前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目的,心灵纯洁的人总是远比心灵肮脏的人更容易达成。”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虽然头脑并不聪明,也说不上有多能干,但是,他们以纯粹的动机发起挑战,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大家都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
另一方面,才华出众的人制定了缜密的计划,却不能顺利推进。
因为不管多好的计划,如果其动机源于邪念,那么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也无法持续。
那么,净化心灵、美化心灵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怨恨他人、憎恶他人的杂念就不会浮现。犹如禅僧坐禅一般,当下的心灵会变得纯洁、美好。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埋头工作获得的收获不止于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
而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人就能触及所谓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
可以说,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