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叶,由东欧地带所掀起、被后世称为“苏东波”的民主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于1990年开了第一枪,宣布脱离前苏联独立,冷战在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尔钦站上包围国会的战车,对试图恢复专制政体的共党有心人士敲响丧钟、直接导致前苏联解体之下戛然而止。
此后俄罗斯虽然仍是大国,但从美苏对抗的神坛上跌落,使莫斯科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矗立着圣瓦西里大教堂(Saint Basil's Cathedral)、曾是共产世界权力顶点的红场(Red Square)也黯然失色。直到普京(Vladimir Putin)专政,再度以国家力量强化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管控,推动军事现代化,并且于2022年发动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之后,又使俄罗斯以全球安全威胁的角色重返舞台。
因此,普京俨然已成为目前俄罗斯的代名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身边重要官员来来去去之际,始终有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在包括联合国以及各种外交场合,以强硬以及老练的手段与西方阵营交手,成为普京政府最强大的化妆师,且自2004年起盘据该职务超过20年,是继前苏联葛罗米柯(Andrei Gromyko)之后,现代俄国任期最长的外交部长,使其角色也备受外界关注。
爱好物理却误打误撞走上外交一途
于1950年出生于莫斯科的拉夫罗夫,在就学之后虽然对物理具有浓厚兴趣,却在接受高等教育时,选择了被视为外交官摇篮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Moscow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GIMO),除了英语、法语之外,也获得了包括斯里兰卡当时唯一官方语言僧伽罗语(Sinhalese),以及马尔代夫官方语言迪维希语(Dhivehi)等外语能力。
由于根据当时的规定,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必须在苏联外交部累积一定时数的工作经验,因此在1972年取得学位时,拉夫罗夫对于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事务已有某种程度的掌握,使他获得外交人员身份,并且被往斯里兰卡,担任苏联驻该国使馆顾问。到了1976年,拉夫罗夫被调回国内,历任苏联国际经济关系部三等秘书与二等秘书,由于该职务负有与包括联合国在内等各类国际组织合作的业务,从而使他和联合国结下不解之缘。
长年在外交领域拼搏在国际与国内建立重要影响力
拉夫罗夫在1981年时,被派往联合国担任苏联代表团高级顾问,从此至2004年之间,有15年的时间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使他对于西方世界有深刻了解,她的女儿叶卡捷琳娜(Ekaterina Lavrova)也于此期间在美国出生,随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就读。
由于在俄驻联合国代表团时间甚长,拉夫罗夫因此在国际外交圈建立了广泛人脉,并累积了大量与西方阵营交手的经验,在外界的眼光之中,他以博学、富有手段且强硬风格闻名,曾任美国情报官员的森特(Angela Sent),就曾对“外交事务”(Foreign Policy)期刊表示拉夫罗夫“在联合国的时候,以谦冲有礼、机智幽默,且忠于执行俄国政府训令等特质而闻名“;曾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担任副国务卿的尼格罗庞提(John Negroponte)更认为拉夫罗夫是当今全球最专业的外长。
此外,长期烟酒不离手的拉夫罗夫,也透过捍卫己身嗜好的方式,展现出足以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意志;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Kofi Atta Annan)曾在2003年时,试图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内推动全面禁烟政策,拉夫罗夫随即提交请愿书反对该禁令,并指出“联合国大楼是全体会员国的财产,联合国秘书长则是受雇管理产业的经理人”,强调联合国秘书长无此权责,使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与普京关系犹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实力派基于共同利益而合作
根据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新闻网站Worldcrunch分析,拉夫罗夫代表着自立于普京核心决策圈之外的势力,土生土长于莫斯科的拉夫罗夫,其生涯发展都与克里姆林宫有高度连结,并且在长年的公职生涯之中建立了强大的人脉,与出身于圣彼得堡,且生涯多在前东德以及圣彼得堡等更接近欧洲地带发展的普京,所发展的亲信圈之间并无太多交集。
但两人都成长在冷战正炽、东西方对抗态势高张的时期,且职业生涯主要任务都在维护前苏联国家利益,因此外界咸认,拉夫罗夫与普京犹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两大城市实力派之间,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关系,且拉夫罗夫从未将眼光放在争取大权之上,使他在2004年成为俄国外长之后,地位不动如山,且未曾卷入任何政争之中。
身为克里姆林宫贪腐体系一员维护既得利益成为最高原则
在2024年遭到俄国法院判处流放,却在北极圈内的偏远“北极狼”(Polar Wolf)流放地疑似遭到特务人员击杀身亡的著名反对派领袖纳瓦尼(Alexei Navalny),曾于2020年与俄国独立新闻机构“内幕”(The Insider)联手揭露拉夫罗夫的贪腐真相,其中直指他除了表面上的正式家庭,以及另一个与“心灵寄托”(for the soul)的伴侣所组成的家庭之外,还拥有多名情妇以及非婚生子女。
该报告也指出,无论这些家人与拉夫罗夫的关系是亲是疏,都拥有着巨额的财富,在俄罗斯境内与英国拥有许多房产,以及为数不少的境外账户与财产;此外,拉夫罗夫也和俄国铝业和能源寡头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私交甚笃,且经常利用其作为俄国外长的身份,替德里斯帕卡解决个人以及旗下企业的问题。
因此,在普京的统治之下,莫斯科政治人物形成了庞大的贪腐体系,其言行都以维护己身之既得利益为最高原则,往往随着普京的喜好而灵活地改变着立场。
在2008年时,俄军由于外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与境内亲俄地区南奥赛提亚(South-Ossetia)、阿布哈兹(Abkhazia)之间发生武装冲突,而对格鲁吉亚发动侵略战争,面对时任英国外长米勒班(David Miliband)质问时,拉夫罗夫曾回呛“你他X的是哪位,竟敢教训我?”。
到了2022年俄军入侵乌克兰之后,拉夫罗夫于同年5月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即使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为犹太裔人士,但该国境内仍然出现了新纳粹主义,并强调“也许我的说法有误,但希特勒也有犹太血统”,“具有智慧的犹太人会说,最狂热的反犹主义者通常都是犹太人”,借此进一步推动克里姆林宫声称乌克兰政府是纳粹分子的宣传。
因此,拉夫罗夫能够长期担任俄国外长,除了其丰富资历所形成的老练手段,还包括了己身具有一定实力,加上为了维护既得利益,都使其和普京政权融为一体,未来是否能够超越葛罗米柯,成为近现代俄国任期最长的外交部长,则有待日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