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新闻著名主持人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认为,这是一场民主共和二党都想要的战争。至于为什么,塔克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可能目前没人知道,或者没人敢说,没有真凭实据,说了也是"阴谋论"。不过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事情越大,真相越少,全世界都一样。
不知为何美国这次把下台的梯子都撤了,还放出风声,如果基辅不保或者哲连斯基不幸遇难,已经在波兰准备好了乌克兰临时政府,战斗到底。
为此西方主流媒体发起了一场全球性的宣传战,把俄入侵乌描绘成普京的个人行为,普京已经精神失常,"据称"被扣留的俄亿万富翁的豪华邮轮是普京的,"据称"普京的抽水马桶是金子做的。。。谷歌一下就知道了,这场宣传战有多么的感情丰富、面面俱到。
早在8年前的2014年,俄乌因为克里米亚爆发危机,3月5日,曾经参与美苏缓和与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基辛格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题为"解决乌克兰危机,要从头开始"(Henry Kissinger: To settle the Ukraine crisis, start at the end)的文章。基辛格在文章中批评乌克兰领导人没有学会妥协的艺术,并告诫西方,妖魔化普京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是缺乏可行政策的借口。基辛格忠告乌克兰:夹在两个阵营之间,应该学会制衡的智慧,乌应该做两个阵营的桥梁,而不是棋子更不是炮灰。
8年之后回看,基辛格不愧是当代最优秀的战略家和纵横家,难怪毛太祖和周恩来在与其打交道之后都对其赞赏不已。
俄罗斯方面为了防止对手误判,一早亮明底牌,而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明确这个底牌,即不惜动用核武玉石俱焚,也要打赢这场战争。显而易见,俄罗斯这次压上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俄败,俄将从世界大国跌入地区性大国。
如果对俄罗斯稍有了解的话,就会知道把二大超级强人拿破仑和希特勒斩于马下这个民族有多么坚韧。《战争与和平》这部电影中有个场景,俄实行焦土政策往西撤,贵族的家人和佣人忙着往马车上装各种名贵家具,旁边一群受伤的士兵冷眼看着,贵族出来一看马上命令把家具搬下车,让伤兵坐上马车一起撤,贵族说道,俄罗斯都不存在了,哪来的贵族?那是210年前中国皇帝有无数小老婆的嘉庆年间的事。那些俄GDP不如一个广东省的言论是非常无知的,大陆说说也就罢了,海外华人也有不少瞎起哄的。别说广东一个省,就是把所有省和自治区捆在一起,在世界上的总体影响力也不见得超过俄罗斯。
从中共一直刻意隐瞒的一段往事,也可以看出俄的战略眼光。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毛和中共其它领导人高兴得手舞足蹈,决定公审蒋,然后枪毙,然后在西北搞分裂成立独立王国。当时作为共产国际一个支部的中共必须就重大事件向莫斯科请示,大老板斯大林亲自回电,命令中共不能杀蒋,和平解决此事,还要中共拥戴蒋领导抗日,否则中国将陷入内战。俄的本意是用整个中国拖住日本,减轻其在远东的压力。这离德国1941年6月入侵苏联整4年半。毛和中共收到电文,浑身冰冷,马上对外改口把谋反说成兵谏,目的是要蒋抗日,把共同策划谋反的张学良给卖了。俄的决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改变了中国的走向,否则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全国一致抗日;俄的决策同时使其避免处于腹背受敌的绝境,否则世界历史可能要改写。
至于俄军如何如何成为乌军活靶子的言论,更是不用脑子、全盘照搬西方主流媒体宣传战的瞎起哄。殊不知所谓军事强国的优势并不在城市战,更不是单兵作战,其优势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苏军在阿富汗、美军在越战、阿富汗的表现就是三个明证。平时吹嘘能同时打赢二场世界大战的美军,对拿着AK47、还是索马里海盗用剩下的塔利班,束手无策,打了20年,连滚带爬逃离阿富汗。如果让美军放开手脚干,相信三胖躲到再深的山洞都莫用,问题是美国百姓能让美军这么干吗?这也算人类文明的一个进步吧。好莱坞著名打星斯蒂芬·西格尔(Steven Seagal)说道,俄乌冲突是兄弟干仗,意思是俄方出手不会过重,旁人也不应该递刀子递枪的,火上浇油。
据最新数据,俄军现役加后备役共3,014,000,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乌原是苏联的一部分,同样骁勇善战,但是面对压上国运的俄,乌根本没有可能胜出,否则以色列总理不会规劝乌投降。那些乌军一天打下多少俄军机,个把月连个基辅都打不下等等宣传不能当真,因为这不是大趋势,加上人家本来就是兄弟干仗(至少俄可能是这么想的),打的是局部战争,不是灭国战。
俄在几千亿外汇被西方冻结的情况下,仍用口袋里的美元支付一亿多国债的利息,普京最近表示要参加G20峰会,中国一旁呼应,可见俄远没有到山穷水尽、图穷匕见的地步。
可以说,没有美军直接参战,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整个战争不可能速战速决。问题是,好不容易从阿富汗撤出来的美国根本没有参战的民意,所以拜登一反常理早早宣布,这次美国不出兵。用意是首先给惊魂未定的美国老百姓吃棵定心丸,其次是二讨价还价:人不出,出点钱总可以吧。
简而言之,如果美国和欧盟不突破俄划的几条底线,导致打红了眼的俄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轰炸运输武器的波兰的话,代理人战争的性质决定了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美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猴急地逼中国站队、切割,如果俄不久就会败退或者崩溃的话,美根本无需多此一举。
说到持久战、消耗战,很多人认为俄在西方核弹级制裁下,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必败无疑。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面。以前北京驱逐低端人口,笔者就在想,这个政策会使低端人口难受呢、还是北京人更难受?笔者看是北京人更难受:低端人口无非从贫穷中来回到贫穷中去,但是,时至今日有几个北京人愿意扫大街、做早点、送外卖呢?这个政策根本没有可行性,结果当然不了了之。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不要说京广沪深,就是地级市都无法驱逐低端人口,原因是经济越发达,那里的老百姓就越贵族化,越离不开低端人口支撑他们的繁荣。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克兰和哲连斯基会越来越符号化,日益叠现的是美俄中三个大国在各个方面的角力。与韩战、越战一样,背后较劲是三个大国。
但是,国际关系瞬息万变、波云诡谲,吃瓜的看到的永远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俄乌以和谈结局是个大概率事件。这是世人之福,毕竟经过武汉肺炎二年多的各种折腾,全世界都折腾不动了。
美国的抉择
思维和言辞低于常人的习*近*平终于近10年来第一次在其文胆的操刀下在拜习峰会上出了彩,习说的第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第二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一个巴掌拍不响"不单指俄乌冲突,另一层含意指中美冲突。"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含意更耐人寻味,其一,可理解为冲突的系铃人"是俄罗斯,冤有头债有主,干嘛来拿捏中国呢?其二,这个"系铃人"暗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特别是美国,与中国也无关。一语双关,退进有据。
可以相信,习的这二句话与江泽民的"Too simple, too naive"一样,将流传后世。
习的话没错,战争的第一枪不是美国打响的,但是,只有美国才能决定整个冲突的走向,何时打最后一枪。
虽然面上看,美国掌握了整个冲突的绝对主动权,但是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美国在战略上走进了死胡同。
历史上,在中俄联手站在背后的韩战和越战中,美国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之后,美国之所以在打击小独裁者们的战争中屡屡得手,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中俄联手的敌对势力。在美国领头打击前南联盟塞尔维亚时,中国跃跃欲试,奈何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当时无心他顾,中国浅尝辄止,以中国死人美国赔款结束。但是,最近一段拜登吹嘘身为副总统的他、当时如何策划对贝尔格莱德进行78天大轰炸的视频在中国疯传,3月17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表官方声明,谴责北约东扩,其中有段话特别扎眼:"我们决不会忘记谁轰炸了我们驻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大使馆。我们不需要国际法的践踏者来当我们的教师爷"。注意,中国故意没说"前"南联盟,这意味着中国对南联盟解体和西方化是极度不满的,抱不承认态度,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轰炸发生在1999年5月7日,3月17日不年不节的,中共剑指何方?这段非常拉仇恨的声明,在这当口,引起西方专家的高度警觉。
实际上,中俄在国际舞台上真正联手只有韩战到1960年,前后不到10年。此后,美国奉行打击一国、让另一国至少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不是美国需要中国,而是防止中国顶不住苏联压力而倒向苏联,变成事实上的中苏结盟。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其回忆录中都有美方政策形成的详细回顾。当时陷于内政外交双重困境中的毛太祖立马抓住了"纸老虎"伸过来的橄榄枝,就此奠定50年世界大致格局,也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铺平了外交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