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将这场战争理解为美国的阳谋,是美国在用乌克兰作为诱饵逼迫俄罗斯陷入战争泥淖。
我认为这种看法虽不能算错,但是可能简单了点,因为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主体叫做“美国”。
拜登总统、民主党精英们以及与他们联系紧密的军工复合体、犹太资本势力和情报势力,与乌克兰政府之间的确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能从中获得各自想要的好处。对于拜登政府而言,最重大的利益是内政与选举利益。
由于俄乌战争的爆发,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政府同西方的关系急剧恶化,美国民主党和国际资本所控制的全球主流媒体在美欧大众中掀起一轮对普京本人及其政权的狂热妖魔化,誓将普京的俄罗斯变成“国际贱民”。
这种政治舆论氛围,对于正在为共和党议员的中期选举积极助选并为2024年大选热身造势的川普而言,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打击手段,因为总所周知,川普毫不讳言他对普京的崇拜和欣赏,并以与普京的特殊关系为荣。
因此并不奇怪的是,唯一支持川普的美国主流电视台FOX新闻,对于俄乌战争的态度明显有别于其他美欧媒体,而共和党背景的战略家则反复出来公开表态,俄乌战争的根源在于美国的对俄政策。
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俄乌战争有效地离间了欧俄尤其是德俄之间的能源和经济合作关系,无论是欧元还是俄乌两国的货币,都出现了大幅下跌和资本外逃。欧洲同俄罗斯之间的敌对情绪,破坏了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推进,因为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本质是激活欧亚大陆的内在联通与共生,摆脱海洋霸权的离岸制衡。
但是,值得观察的一个新动态是,这场战争正在刺激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政治与安全神经,他们开始考虑重新武装自己了。以前的欧洲一体化,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和货币领域,但是这些国家之间在财政上的分开的,也没有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但是新冠疫情的冲击迫使欧洲拿出7500亿欧元的共同基金来应对,这意味着欧盟的财政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而接踵而来的俄乌战争和核威慑,使得德国议会出人意料地同意一次性增加千亿欧元的军费开支。
这个趋势如果持续,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看到一支小而精的欧洲联军的建立,法国将自己的核武器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以某种方式同欧盟共享,从而产生巨大的地缘战略影响:七十年来的大三角关系将被四角乃至五角关系(加上印度)所取代。
也许,俄乌战争的最大后果,可能是让一个以德法为核心的数亿人口的统一欧洲大帝国突然间崛起于欧亚大陆的西端,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一分为二。
第七个问题:这场战争及其引发的制裁,对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如何评估?
许多人以为这次战争将大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是我认为未必如此。根本原因在于:有许多人对人民币国际化是叶公好龙。
从全球资本流动来看,俄乌战争的爆发驱使大量的资金逃离欧洲和俄罗斯,其中一部分逃到中国的人民币资产中,一部分逃到美元资产中,美元和人民币大涨,而其它货币走弱或者暴跌。
随着各种对俄经济金融制裁的措施被一一提出和讨论,俄罗斯和其它潜在高风险国都在考虑多使用人民币和中国的金融支付体系作为其跨境经济活动的工具和通道,以免将来被美欧彻底卡死。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如果把自己国家的储备资金放在美国国债中,或者放在欧洲国债和金融机构中,或者换成了黄金但是仍存在美欧,甚至是以个人或者企业法人的名义持有在欧美的股权债权乃至实物资产,那还是会存在被冻结和没收的风险。
所谓的资本自由流动和产权保护,乃至瑞士的永久中立和欧洲老牌银行的为客户保密原则,都不过是人为编造的神话而已。
在欧美政府眼中,你和你的钱其实一直在裸奔,只是一层“法治”“信用”的薄纱让你自以为穿着皇帝的新衣。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乃至所有带有中国背景的人的海外资产,都将充满不安全感,因为一旦将来美欧日针对中国采取类似于对俄的制裁措施,那么他们的存量海外财富将成为第一批受害者。
其实,熟悉世界政治和金融历史的人都知道,一战中期美国参战之后,德国企业和富人在美国的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很快被政府充公了,战后也从未获得赔偿。这次对俄罗斯企业和富人仅仅是故技重施而已。
下次对中国富人,他们也不会有任何顾虑和犹豫。华裔富人以前之所以不相信会出现这种事,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多少文化,容易被人忽悠而已。
同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外汇储备国,下边都将面临一个严肃的问题:十几万亿美元的巨大储备究竟该如何安放?
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王公贵族而言,一个合理的选择是把储备一分为二,一部分放在欧美日,另一部分放在中国及其主要战略伙伴的金融资产中,确保将来无论哪个篮子打掉了,自己还有一些鸡蛋。
但是中国自己将因此而面临更加巨大的麻烦:我们的储备本来就高居世界第一,如今再加上别国涌入咱们债券中的外汇储备投资,巨额的外储将进一步限制我们在欧美制裁威胁下的政策选择空间。
如果对于涌入的外汇投资不加干预,那么人民币汇率涨得太凶,不利于出口制造业;而如果要干预外汇市场,那么为了维持低通胀,货币政策的对冲成本极其昂贵,对此,2003年至2013年的人民币升值周期,我们的央行已经充分领教过了。
面对这个两难,我担心这次俄乌战争对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导致倒退。
许多人以为俄乌战争及其制裁让外国政府和个人更愿意接受人民币,因此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但是在我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瓶颈从来就不是别国政府和市场主体的信任,最大的瓶颈一直是中国自己搞的各类管制,包括不让别人自由大额地买卖自己的人民币国债等等。这种改革的进程和力度取决于决策者如何理解和平衡自身内部的不同利益,如何规划中国同世界的经济关系,如何定位自己在世界市场体系中的分工地位。
说到底,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出口国的货币转型为全球货币,“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中国到底是做一个匍匐在美联储脚下的以出口顺差和招商引资为发展之能事的典型东亚经济体,还是转型成一个愿意为世界提供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这两大公共产品的,自信地与美国并立于世界经济舞台中央的,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型经济体?
前一条路,是东南沿海的出口工业部门以及相关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所熟悉和偏好的道路,尽管空间越来越逼仄;后一条路,则是要“走美国人的路而让美国人无路可走”,走通了就是新时代的康庄大道,走不通则是历史轮回的狭路相逢。
所以,究竟这场战争带来的制裁对人民币国际化是促进还是倒退,关键看我们自己对内部利益的取舍平衡,和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战略定位。
在今年年底的重要会议即将到来之际,人们实施保守决策的概率偏大。
第八个问题:这场战争及其引发的制裁将如何影响各种市场价格?
在2月24日战争开始之前三天,我曾经向夫人申请了一笔资金,并专门挑选了几只黄金股和军工股,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在临下单之际我合上了笔记本电脑,因而至今空仓。“事件套利”(event driven arbitrage)的风险在于,你无法预估事态会发展到何种烈度,你也无法判断你所预期的事态究竟将在何时发生。
我在最后时刻合上笔记本电脑的事实说明,我对俄乌战争的预判不够精确。同理,下列分析属于我的思想实验,所做判断供读者朋友批判,也供我自己将来对照回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月24日开战之后十天内,美元、人民币保持强势,黄金、原油都大涨。欧洲股市受到的影响较大,而中美股市受到冲击较小,当事国俄罗斯索性把股市关了,免得大家人心惶惶。
未来,美元指数短期内应能惯性上冲,可以挑战100大关。但是考虑到美欧对俄制裁不太容易如目前市场所预期的那样不断加码,故我并不认为此趋势可以持续,未来较大概率是继续在90至100之间来回震荡而已。
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此刻约为120美元每桶,已经到了历史高位区域,考虑到美国、欧洲和中国经济增速今年都不可能太高,未来半年内原油价格的下行空间远大于上行空间。
美国的页岩气和页岩油其实是存在产能扩张空间的,只要拜登政府在绿色环保政策的执行上适度纠偏就行。此外,通过外交手段鼓励中东地区多出油,也是把能源价格压下来的好办法。能源价格一旦见顶,美国国内的通胀预期就可以稳住了。这对于拜登政府在今年第四季度的中期选举意义重大。
美国的加息问题,我一贯认为会是雷声大雨点小,主要是用来说说而已,不能真干的。俄乌战争将进一步限制美联储加息缩表的空间。
黄金价格此刻为1970美元每盎司,未来掉头向下的时间可能会早于原油。因为俄罗斯手里有一千三百多亿美元的黄金,打仗很花钱,手头的外汇如果花完了,或者金融资产被冻结了,接下来就得卖黄金。
市场已经有人预期到这一点,所以将来会有人主动针对俄罗斯而做空黄金。而且从基本面来看,近年来中印两国的黄金消费比较低迷,年轻人不再喜欢黄金饰品,而长久以来黄金所拥有的避险功能又被数字货币所部分取代,因此不能对黄金太过乐观。
粮食价格则有待观察,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产粮大国,新冠疫情迭加战争影响,可能带来较长时期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引发边际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一轮大通胀。而在很多穷国,粮食价格大涨驱动的大通胀,往往意味着新的战乱和政治动荡,以及它们的货币汇率暴跌。
总之,只要这场战争不在东亚地区引发连锁共振,那么它对各类投资品的价格冲击将是短期脉冲式的,而不是根本趋势性的影响。
战争带来的真正重大的衍生伤害是在全球外围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