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面塌方正发生…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一场全面塌方正发生…

我对"房子"这件事的警觉,始于口罩事件以后,那时候南京多出了很多法拍房。

南京,河西,大平层,有很多七八百万的房子在走法拍。

即便"有幸"法拍了出去,几乎都还倒欠银行一屁股债,根本无力偿还。

白瞎了首付款,还有几十个月的按揭。

之前市场行情太好,每个人预期都是向上的:行业还在上升期、公司下个财年还有筹划新的办事处、工资明年还能涨、我还能再挣20年的钱,夫妻俩的工资,足以支撑事后看起来"荒谬透顶"的高杠杆,除此以外,还能保持一个体面、高质量的中产生活。

口罩以后,一切都再也不一样了。

了解宏观的朋友们应该都明白,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大改变。

凛冬已至。

说回房子。

不管是从未听说过的十八线小县城,还是二三线城市,几乎每个地方,都能看到高耸入云的新楼盘,一排排,整齐划一,密度惊人,高度雷同。

远看,一篇鸭屎黄。

丑的要死。

贵得离谱。

我了解到高层住宅一旦进入老化阶段,维修成本并不是简单的"粉刷翻新"而已。

而将是一场系统性的灾难。

电梯、通风、排污、老旧管线,每一项都可能是隐雷。

一旦老化,几乎不可能修复。

若要修复,代价甚至远高于重建。

当我看到身边同龄人为了结婚、成家、小孩读书,不得不"家人们,我上车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然而,房子还不是最大的坑。

对于85、90后来说,最大的危机,其实是"职业生涯的不可持续性"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我们接受的是"只要好好上学,就有好工作,就能挣钱养家糊口"的那一套信念教育。

十分刻板。

不容置疑。

按部就班。

但现实早已反转。

过去几十年培养的"稳定职业路径"正在被迅速瓦解。

AI崛起、全球供应链重构、知识过剩与岗位虚化,导致原本可以支撑30年职业生涯的路径,如今只能撑到十年。

这一代人面临的不是"换工作",而是"职业根基被连根拔起"。

不可持续的全球化承诺,正在崩塌。

我在某个节点彻底转变了世界观,是因为我意识到全球化模式并不具备永续的内在逻辑,从制造业转移到资本流动,从教育出口到文化同质,整个系统都建立在无限增长的假设之上。

但资源有限、社会信任结构有限、生态承载力有限——这个系统注定走向自我矛盾与结构内爆。

而我们这一代恰好是"旧逻辑的最后一批学生"!

高考刚结束。无数天坑专业还在像往常一样继续招着生,还提高了学费!

最神奇、也最令人恍惚的是,就在整个社会结构开始摇晃,传统路径逐一崩塌的时候,AI恰恰在这一刻"悄然降临"。

这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虚幻感——仿佛现实像游戏一样突然换了引擎,一切熟悉的秩序都变得不可依赖。

过去几十年,我们所理解的世界,是可以靠学历、行业、努力一步步累积的线性路径;

而如今,AI的出现直接引入了一种指数级的外部变量,让个体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取曾经需要十年积累的知识与能力。

这是一件好事儿吗?

我其实并不认为。(参考我的旧文:AI带给普通人的危与机)

这一点还并没有被很多人所认知到。

我更加倾向于,AI将会强化整个社会的马太效应,产生更严重的两极分化,会吞噬掉更多的人工岗位。

AI将会给眼下本已严峻的职业危机雪上加霜霜。

职业、债务,危机双杀,这将会是一场结构性的塌方。

凛冬已至。

你准备好了吗。

房地产危机下,户口成最新卖点。(图片来源:REUTERS/Tingshu Wang)

再说句题外话,AI时代,最稀缺的是什么?

显然,眼下9块9pdd包邮everything的烂大街的"产品"会更加烂大街,因为AI介入到工厂流水线的生产以后,会将价格压得更低;

显然,早已"大爆炸"的信息,在AIGC的参与下会更加"爆炸",看看现在的公众号AI生成的内容已越来越多,在迅速地增长;

显然,未来属于个体户的短视频机会也会越来越少,因为商家企业端会利用AI批量制作脚本、矩阵化地运营、大规模地投流,与个体户的合作会越来越少,跟个体户的竞争会越来越多;

那么,什么是稀缺的呢?——因为物以稀为贵,市场价只取决于稀缺程度。

这是铁律。

什么稀缺呢?

个人IP将会是其中一个。

即一个活生生的、不完美的、真实的、接地气的、个性化的人,他所讲的话,分享的故事。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做@南森Talk的原因所在:长坡厚雪,不图一时,布局长远。

题外话完。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南森talk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29/225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