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为何没有钉子户 亲戚听了我的问题笑了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社会观察 > 正文
台北市为何没有钉子户 亲戚听了我的问题笑了

 

富人穷人都安居  台湾一瞥(三)   

 胡觉照的空间  

从台北松山机场下飞机,在台北市走过一圈,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是,穷人富人都安居一城。台北市有101大楼,顾名思义,大楼有一百零一层。同时,三层、四层以至低矮的平房,在市中心随处可见。这里没有借口旧城改造将穷人赶走,再给富人盖别墅一说。私人住房,只要拥有所有权,产权持有者不说搬迁,开发商只能望地兴叹。由于私人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动用警察强行拆迁无从说起,警察不是富人的院丁打手。也没有对搬迁户断水断电,以至乘着月黑风高之夜,打死不肯搬迁者之类“全胜”,没有所谓“钉子户”这一带有泼皮无赖味道的群体,也没有因搬迁之后生活无着而形成的上访专业户。

台北市到处飞奔着摩托。据导游说,全台湾2300万人口,1100万辆摩托,富人有汽车,汽车可畅行无阻;穷人有摩托,摩托照样畅行无阻。好在台湾没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尽管摩托车比比皆是,却没有交通拥挤的不堪,交通事故不断的悲剧。

我的一个亲戚住在台北市中心地带的一座四层旧楼,二十多年前购买的二手房或三手房,楼房的表面又旧又脏,同市中心的显著地位很不相称,全楼共住着八户人家。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询问亲戚:这座楼会不会被改造?他十分不解地反问道:什么改造?当我解释清楚后,他笑着说:除非是我们这八家同意,否则谁也不能拆。

那里没有拉大城市骨架的口号,相反,多年前就提出“城市建设乡村化,乡村建设城市化”口号,把建设重点放在乡村。截止目前,台湾最大的城市台北市仅有270多平方公里,居住着260万人口。其他城市中,除过高雄市直属“国民政府”外,都是县管市,即城市隶属于当地县政府,政府升级,官员因之提级加薪无法说起。

环岛旅游中,不知是台湾当局有意安排的理想线路,还是事前在这条线路两边搞了些面子工程,拟或是听其自然,总之,沿途没有见到破陋的民居,城市、县城、街镇、村庄等,之间的区别仅只是“堡子”大小和楼房高低的不同。

在建设途径上,历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先进的、现代化城市,配属着落后的原始的农村,建设资金主要使用于城市。对此,经济学家称之为二元化经济结构,是原因是,城乡距离越来越大,贫穷的农村一种最坏的发展模式。缺乏商品购买力,受到销售制约的城市工商业难以发展,也就难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恶性循环不仅制握着经济的发展,还会因贫富悬殊造成社会的动荡。一种是优先建设乡村,使历史上拉大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逐步达到城乡的均衡,和谐相处。

后一种模式当然是和谐社会的和谐模式,所以为众多国家和地区采纳运用。同团的朋友开玩笑说:不拉大城市骨架好是好,就是没有政绩可言,更没有房地产商提供的回扣可吃!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9/0223/12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