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雾中的"鸟巢"几乎无法看清 |
近年来,北京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随着北京成功申办奥运和奥运开幕日期的日益临近,北京的环境状况更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于北京市民和到访者来说,灰蒙蒙的天空就是最直接的感受。一些运动员甚至由于北京的环境状况不佳而对是否前来参加奥运犹豫不决。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杜少中在星期一(5月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谈到了这个问题。
杜少中说,很多人问过他,有运动员戴口罩怎么办,有运动员不来参加比赛怎么办。
他说,北京市政府已经介绍了北京市环境质量改善的过程,也通报了将在奥运期间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担心和惊慌是不必要的。
但是也有人担心,一些临时性的强制措施,例如汽车分单双号行驶的措施,会给民众生活带来不便,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杜少中对此表示,政府的决定符合公众的利益,而且公众对奥运会的支持率也非常高,所以治理环境的措施将会得到公众的支持。
杜少中在接受采访时还否认了有关北京市治理环境只是一种为了奥运的短期行为的说法。他说,过去采取的治理环境措施绝大多数都是长效的,也今后根据情况采取的措施也将是长效的。
但是,联合国驻中国协调代表马和励在同一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的观点并没有杜少中那么乐观。
马和励说,北京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数十年工业发展造成的结果,为奥运会而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是正确的,因为这可以让运动员正常发挥。但是,治理北京的环境污染显然需要更具有持续作用的措施,例如,继续加强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