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少有人注意到,非洲奈及利亚最大数位媒体Punch Digital当天刊登了一则500字不到新闻,标题是“‘台湾地区’与奈及利投资协定将促进科技等领域合作”(Taiwan Region-Nigeria investment pact to boost collaboration in tech,others)。细究后,它确实透露了几个有意义的讯息。
首先,奈及利亚不只是非洲人口最多国家,早从10年前,它的GDP就超越了南非,跃升成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既然如此,台湾和它谈判投资协定,何以双边是选择极低调方式进行?
其次,这项投资协定主要延续1994年的旧版,从其扩大并允许台湾可以启动在奈及利亚的重大投资案,包括奈国所希求的高科技、节能和基础设施,又原来,台湾2024年在贸协(TAITRA)运筹下,已数度有“高阶商业代表团”前往奈及利亚,团员包括台达电、和硕、英业达等等台湾大型科技公司,与之对口的奈及利亚投资促进委员会(NIPC)和国家科学与工程基础设施局(NASENI),尤其对和台湾公司合作实践该国总统提出的“重振希望议程”有很大期待,未来合作案顺利推展,双边则不仅未局限在基本商品贸易往来,还将过渡到创建工厂、AI制造和产能建设的联合投资。若非Punch Digital消息揭露,这一双边经贸进展则“好像没有发生”。
至于台湾方面(奈国亦然)这么“低调”所为何来?从Punch Digital的新闻标题其实已可嗅出端倪。他们会以“Taiwan Region”(台湾地区)标示台湾,主要原因,便在于奈及利亚的外交政治,明确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解读,台湾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地区”,长期以来,两国一直仅是借由“贸易办事处”维系着商业及非正式关系。2017年,甚而在中国压力下,台湾驻奈及利亚贸易办事处,还被迫从首都阿布贾搬迁到800公里外的拉各斯。
可以理解,如果这次贸易协商若是大张旗鼓进行,在中国对台湾任何涉外行事(包括贸易投资)都呈现高度敏感下,奈及利亚恐怕很快就打退堂鼓。因而,压力方从来不只是台湾,但又究竟是什么因素,会让奈及利亚愿意承担“得罪”中国的风险(即使低调进行也将惹怒中国),甚至让台湾得以在奈国的工业园区运营上,取得日后和中国厂商竞争的先机?
近日,曾得到普立兹中心非洲/中国报导计划资助的资深记者安纳古,曾特别撰文,并给出了答案。其一,这证明了尽管台湾未获得奈国外交承认,今天却能透过自身的科技技术、国际信誉和成熟的贸易,突围进入奈及利亚的国家经济议程。此外,这也意味了奈及利亚确实有意采取战略多元路线,避免过度依赖任何单一合作伙伴(中国)。文中还预言,如果台湾/奈及利亚模式能成功,它将成为台湾与非洲大陆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的参考蓝图,即利用审慎的贸易行动作为传统外交的替代方案,例如,融入非洲国家的经济架构。
过去,台湾在外,受制中国的“围堵”,进而有了诸多软实力外交的种种发想,从开设台湾书院、投资美食,或是设立汉学资源中心,增加台湾研究曝光度,但对国家实质对外关系拓展,仍多有局限,何况台湾很难像中国那样动辄投入雄厚的资金,加以地缘政治,在在让台湾的处境相对变得更加复杂。直到近年,尽管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存在(甚至加剧),台湾长年累积出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资通讯技术和农业、能源服务,正好可以补足诸多开发中国家(如奈及利亚)所需,则“软实力”外交,也渐次得以转型为以科技为核心的“进阶版软实力”外交。如同安纳古在“台湾在奈及利亚软实力赌注”一文中的分析,当下“台湾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在它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其优势则体现在半导体、太阳能板、智慧电网和工业自动化生产。
Punch Digital一则500字不到的报导,“轻轻”带出台湾和奈及利亚的“深重”一步,安纳古再以三倍的文字量,点出了关于台湾涉外的重要标记——(此举意味)台湾不再只是试图于地缘政治上夹缝求生——它(台湾)已经开始意识到自我塑造游戏规则的必要性。
台湾一直持续在外默默挑战高难度生存游戏,Punch Digital的报导即是例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