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南:拖,是习*近*平最后的牌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洪耀南:拖,是习*近*平最后的牌
作者:
“拖”确实让中国避开正面冲突、延缓危机,也压缩了美方政策调整的时间。但这项策略也无法掩盖中国面临的深层结构问题——技术瓶颈、产业过剩、消费疲软、青年失业、资金外流…… 这场拖延战或许可以让习*近*平撑过一个政治周期,但对中国整体而言,这条拖出来的路,很可能不是胜利之道,而是一条通往制度老化与经济脱钩的慢性衰退。 当美中关税谈判最终进入收官时刻,拖延的空间是否仍在?或许,真正的问号不是“能不能再谈”,而是——中国还能拖多久?而这副牌,究竟是习*近*平的底牌,川普总统看懂了吗?

川普宣告“关税解放日”,毫不掩饰地将中国视为首要打击对象。关税从10%、25%一路暴力升高,部分商品甚至飙破245%,几近于经济外科手术式的全面封锁。

中国的回应呢?表面强硬,象征性报复;喊著对等,却奉行最熟悉、最擅长的“中国式战略”——拖。

这场美中贸易对抗,很快转化为一场经典的拖延战。从伦敦、日内瓦到斯德哥尔摩,每一场谈判、每一纸协议、每一次“90天延后”的安排,看似进展,实则为中国争取宝贵时间。当各主要经济体陆续与美国完成新贸易安排,中国这个原本的核心目标,却成了最后才被触及的棘手问题——这不是偶然,而是习*近*平战略算盘下的必然。

拖延:不是战术,而是习式战略

对中共领导层而言,这不只是关税摩擦,更是一场体制之战,是中国模式能否通过全球强权验证的历史门槛。

他们坚信,只要拖得够久、撑得够稳,中国就有机会跨越科技封锁、突破制度围堵,从经济大国迈向真正的全球主导权——涵盖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

谈判的三条红线:不是让步,而是防线

中国谈判的底线清晰、现实,并非让利,而是设下战略防火墙:

保住对美出口:美国市场依然是中国制造的命脉,尤其在内需疲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背景下更为关键。

确保高科技输入:在芯片、航太零件与高阶制造设备等领域,中国仍无法自主,短期内极度依赖西方技术。

阻止全球“排中条款”扩散:北京最忌讳的,是美国与盟国构筑“反中贸易网络”,透过禁止转口、排中附带条款、技术封锁等方式将中国彻底孤立。

中国多次释出讯号:“我们愿意谈条件,但若逼迫我们的贸易伙伴站队,我们将报复。”这话语背后的潜台词清楚明白:可以谈税,不能搞围堵。

在北京的如意算盘中,即使主通道受阻,只要能透过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转口与绕道,中国仍能渗透全球供应链——这是他们认定的“战略缝隙”。

川普政府内部:理念vs.交易

但中国面对的美方,其实也非铁板一块。川普政府本身就是两股力道拉锯的战场:

一边是“MAGA经济民族主义”派,主张彻底断链、压制中国崛起;另一边,则是川普本人所代表的交易逻辑:只要你让我好做事,我就让你过关。

一边是原则,一边是利益;一边走意识形态战,一边搞赤裸的交易文化。这两匹马正把美国对中政策撕裂成矛盾的双轨。对北京而言,交易逻辑远比理念论战好对付得多——因为可操弄、可谈判、甚至可利用。

拖延,也是对内权力的延命术

事实上,习*近*平的“拖字诀”不仅是外交策略,更是巩固权威的内政操作。

让步意味着错误,错误意味着动摇“习核心”的合法性。而在一个无问责、无替代机制的体制中,拖延是最安全的选项——既不需让步,又可维持政治稳定与大内宣叙事。

对习*近*平而言,时间才是真正筹码。他相信,只要撑得住,美国会先乱;只要拖得久,对手自会内耗。

结语:最后一张牌,撑得住吗?

“拖”确实让中国避开正面冲突、延缓危机,也压缩了美方政策调整的时间。但这项策略也无法掩盖中国面临的深层结构问题——技术瓶颈、产业过剩、消费疲软、青年失业、资金外流……

这场拖延战或许可以让习*近*平撑过一个政治周期,但对中国整体而言,这条拖出来的路,很可能不是胜利之道,而是一条通往制度老化与经济脱钩的慢性衰退。

当美中关税谈判最终进入收官时刻,拖延的空间是否仍在?或许,真正的问号不是“能不能再谈”,而是——中国还能拖多久?而这副牌,究竟是习*近*平的底牌,川普总统看懂了吗?

作者:洪耀南,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央广播电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23/226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