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后辈的宝贵财富,在这个毒鸡汤和伪成功学盛行的年代,经常读一读道家经典著作,往往能够返璞归真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8句道家经典名言,感受时隔两千多年智慧阳光的温暖普照,理解越深刻受益越丰厚。
1.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忤物而不慑。
释义:连生死存亡惊恐惧怕都不能影响到自己的人,遇到外界干扰自然不会受到震慑。
感悟:庄子认为:“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古代的真人,不会因为生存而欢喜,也不会因为死亡而恐惧。
无论生存还是死亡,都是自然规律正常状态。古代的真人已经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真正做到心中无我,因此就没有什么能够影响到“我”,自然也就无所畏惧了。
我是我,万物皆可是我。不生不死,不喜不悲,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
一个人之所以如此在意生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过分看重物欲,执着于对金钱物质的追求和享受,总是认为获得的越多才越好。
错把生命的长度理解为人生的意义,忽视了生命的质量才是人生的重点和精彩之处。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思想没有意识,那么即便活到了一百岁,又有什么意思呢?
生存和死亡,是个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死是终点,同时也是生的起点。在自己的哭声中“生”,在亲人的哭声中“死”,这哭声这泪水,就是一种衔接和证明。
人生就像一场游戏,这场游戏结束了,就会开启下一场,抱着“玩”的心态生活就好。
2.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
释义:向外追求的人,总是想着占有更多物质;向内观向内求的人,懂得自身本自具足。
感悟:庄子认为真正的富足不在于外界,而在于内心。
如果把外界物质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富足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将会被不断被动提高,直到最后把人给“逼死”。
比如富足被具体量化,然后大家都向着这个数字努力,最终都达到了所谓的富足状态。
然而都富足就等于都不富足,富足会继续被重新定义,提高到另外一个标准。然后大家又会向着新标准努力,最后再次达到新的富足状态。
就这样不断循环不断轮回,大家永远都在不停追求,总会有人撑不住的,迟早会倒下去。
只有给富足设置一个限度,也就是懂得满足,才能停止追求,才能感受到幸福快乐。
学会降低欲望,你并非真的需要那么多物质。当你自己认为一切都够了的时候,也就真正够了。
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释义:学习知识要每天增加,修行大道要每天减少。
感悟:求学是做加法,学得越多受益越多;求真则是做减法,想得越少要得越少,自己的人生境界才会越来越高。
学习与能力成正相关,一个人学得多了,能力自然就会随之提高。
学习就像是打造一把钥匙,当你把功夫做到位,时机到了就会收到结果,然后打开对应问题的那把锁。
如果不去主动学习,你又哪来的武器和力量,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挑战呢?
很多时候不要抱怨命运坎坷,而是要怪你的能力不够。先去学习获得“装备”,然后再去挑战游戏的boss。
当然学习也和自己的天赋有关,丑小鸭之所以变成了白天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天鹅宝宝,和努力没有半点关系,再努力也无法改变基因啊。
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而不是盲目学习。
对于修行来说,重要的是“空”的状态。减少欲望、减少执念,就能减少压力、减少烦恼。越接近空,越接近自由。
学会看清和看轻,不放在心上就不会干扰自己。人要想“升天”,就不能带着俗事杂物。
一切都是虚幻,最后什么都无法带走,自己却又可能随时会走,越早放空自己,越早拯救自己。
4.喜怒岂妄发哉?皆逆之所犯也。
释义:喜怒情绪不会平白无故产生,都是因为违背了自然之道。
感悟:自然之道就是顺其自然,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一个人为什么会生气?是因为现实情况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没有满足期望从而带来失望。
说到底都是因为自己在强求,强求别人也是在强求自己。
可是别人是否有责任和义务满足你的要求?为什么他们要为你的情绪买单?是不是你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在你眼中,他们是别人;在他们眼中,你又何尝不是别人。每个人的立场都是相对的,难道大家要彼此相互伤害?
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即便他们是你的下属。你无法保证别人的衷心到位能力够用,放下天真放下执着,自己才能减少失望减少受伤。
所谓尊重,就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自然万物回到自己本来的状态。
而你的强求则是在为难别人,更是在折磨自己。不去强求,世界也就广了大了。
5.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释义:世人兴高采烈如同参加盛宴,像春日登高游玩那样开心。只有我一个人淡泊宁静,就像是个还不会笑的婴儿一样。
感悟:随波逐流能够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吗?答案是不一定。
别人笑,你就要配合他们笑;别人哭,你也要配合他们共情。然而这些是否都是你的真实感受、都是你自己想要主动表达的情感呢?
我们在外人面前,往往无法做真正的自己。大家都是戴着面具表演,为了自己能够过得更好,不得不饰演对应的角色。
复杂的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和烦恼,很多时候比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更多。可是我们却还在担心害怕,不敢反抗不敢改变,即便结果得不偿失,也会一直继续下去,于是自己便永远生活在别人的眼光和世界当中。
谁先看得清楚明白,谁先解脱出来。
做人还是应该学会独处习惯独处,这时才能做真正的自己。放下虚伪的那一刻,才是自己最轻松的时刻。
只有婴儿的笑,才是发自内心的笑,你是否还能找回那种感觉呢?
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释义:不能跟井底之蛙谈论大海,不能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
感悟:你说什么话,不取决于你是谁,而是取决于对方是谁;不取决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取决于对方的认知水平。
当自己和别人谈话的时候,记住对方并不是你的学生,会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听你讲话。
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有自己的认知和喜好。一旦你说的话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或者是违背了他们的喜好,他们就会质疑你否定你甚至批判你。
我们对于沟通的态度,可以参考庄子“各得其所”的思想。大家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好,没有必要掰扯清楚所谓的是非对错。
因为大家的立场不同,就不存在统一答案的对错。对你好,就不一定对他好,他又怎么可能愿意承认呢?
不要轻易试图教育别人,在你的世界里是具象,在别人的世界里却是抽象,别人无法理解非常正常,你就不要强人所难了。
两个人的层次境界不同,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很多面,怎么可能看清看透所有面。
你我只需活在其中一面即可,相互尊重互不侵犯,其实就是最好的选择。
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释义:最高境界的人忘掉自我,神妙的人不居功自傲,圣贤的人不求名求利。
感悟:一个人越在意“我”,就会越纠结越痛苦,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因为这样会把“我”以外的其他所有事物,全部放在了“我”的对立面,等于给自己树立了无数“敌人”。
道家讲究“无我”才是更高境界,不去考虑那么多,不要总是“利己”思维,而是转为“利他”思维,这样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自然就会提升到另外一个档次。
人生中的任何状态,其实都只是暂时状态而已。如果自己过分执着,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不做好失去的心理准备,自己以后难免会受到伤害。
因此还是早日把自己“抽离”出来,站在更高视角看待万事万物,就不会再深陷其中了。
8.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释义:小鸟在深山老林里筑巢搭窝,只需要一根树枝;田鼠在河边喝水,不过是喝饱肚子。
感悟:一切事物只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好,多余的无法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成为一种累赘。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很多都懂得适可而止的智慧。可惜我们很多人却没有领悟其中精髓,真是可悲可笑可叹。
欲望给自己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和烦恼,甚至可能误导自己走上不归之路。这就是被外物所控,对自己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用自由换来一堆用不到的东西,而追求的过程又是那么的痛苦心酸,这样真的值得吗?还是问问自己的心吧。
当一个人离开世界的时候,那些自己带不走的东西,是否给了自己想给的人呢?
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用健康用快乐换来的,如果不是为了它们,自己本来可以过得更好。
除了自己真正需求以外的物质,都是没有必要可有可无的,不要让它们成为束缚你的枷锁,这一辈子都在“画地为牢”,该是多么可悲。
结语
希望这8句道家经典,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大道至简”,越简单越深刻越有用。
不过任何道理,都是个人站在个人立场上提出总结出来的,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情况,否则我们人类岂不是要按照一套固定的行为准则做人做事,把自己活成机器了?
理解并尊重每个人对“道”的不同解读,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道家的智慧如此高深莫测,几乎没人能够真正领悟参透,我的解读仅是个人看法,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