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素有“洗肾王国”的称号,洗肾率全球第一,慢性肾脏病更在十大死因中榜上有名。然而,就算年纪不大,肾脏也可能会“提前老化”,而且危险的是肾脏老化常常是无声无息的,也就是说初期几乎零症状,等到身体警报响起,不少人可能已经离慢性肾衰竭或洗肾只差一步!
肾脏科名医洪永祥近来在脸书贴文归纳出“让肾脏提早报废的三大关键因素”,并点出太多人健检只关注三高的数字,但别忘了“肾脏关键指标”也要盯紧,有望提早抓出肾脏衰老的警讯!
让肾脏提早报废的三大关键因素
肾脏早衰推手1:慢性疾病,尤其糖尿病是肾脏最怕的第一名
慢性病控管不好,肾脏老化速度会比你老的还快。根据台湾肾脏医学会2023年肾病年报,洗肾患者的高血压共病率高达67.5%、糖尿病46.8%、心血管疾病43.1%。
糖尿病:糖尿病是洗肾头号元凶,也被洪永祥医师列为肾脏最怕的第一名慢性病!高血糖会损伤肾脏内负责过滤的肾丝球,进一步引发蛋白尿与肾衰竭。台湾研究曾指出,糖尿病患者每4人就有1人会发生初期肾病变,若血糖失控、照护不佳,风险更是倍增。
高血压:高血压会让肾脏微血管硬化,血压越高,肾脏微血管承受的压力越大。研究显示,收缩压每上升10mmHg,慢性肾病风险约升高13%。
高尿酸与痛风:当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会造成肾结石与尿酸性肾病,长期尿酸过高会加速肾脏纤维化!根据《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有明显关联。因此控制尿酸不只是避免关节痛发作,还是保肾的重要一步。
心脏病:有句话说心肾一体,顾名思义是说心脏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当心脏无力输送足够血液时,肾脏灌流减少,容易引发所谓的“心肾症候群”。根据统计,超过45%的慢性心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
肾脏早衰推手2:日常四种习惯,是左右肾脏命运的隐形杀手
生活方式会对肾脏造成巨大影响,习以为常的坏习惯如果再不提高警觉,就可能让肾脏提早报销:
常憋尿会增加泌尿道感染与肾盂肾炎风险。
熬夜与慢性压力使交感神经活化、血压上升,肾功能退化速度快20%以上。
长期使用止痛药或不明中草药会减少肾脏血流,甚至引起中草药肾病变。
抽烟使肾血管收缩、氧化压力升高,肾功能恶化速度比不吸烟者快两倍。
肾脏早衰推手3:吃越多、肾越累的四种饮食方式
别小看你吃进肚子里的每一口食物,不小心吃错就会加速肾脏老化,诱发慢性发炎与功能退化:
高油盐糖饮食:会使血压升高、血管发炎、肾脏血流受损,是慢性肾病的风险因子,也会导致糖尿病与高血压进一步伤肾。
高蛋白摄取: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含氮废物,需由肾脏排出。若长期高蛋白饮食,容易让肾脏“过劳”,原本肾功能已下降的人要特别小心。
加工食品中的隐藏磷:例如可乐、火腿、泡面调味包常含磷酸盐添加物,会加重肾小管负担,导致血钙降低与血管钙化。
水喝太少或太多:长期水分摄取不足也会让尿液浓缩,增加结石与感染风险;过度喝水则可能导致低血钠,肾脏病患者更需慎量。
健检别忘“肾丝球过滤率(eGFR)”看看肾脏老化没
想看看自己的肾脏是否已“超龄”,健检时一定要留意“肾丝球过滤率(eGFR)”是否低于同龄平均。洪永祥医师提醒,一般来说,20-30多岁时为高峰,约110-130分,40岁后开始逐年衰退,80岁后约有1/3的民众会低于60分;但如果年轻人低于同龄平均,就可能是肾脏提前老化。
不过,eGFR会受肌肉量、饮食、药物影响,肾脏到底有没有出问题,还需医师综合评估。如果健检出现红字,务必尽早就医,并养成控制三高、避开伤肾药物与补品、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等“保肾基本功”,才能延缓肾脏退化,远离洗肾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