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长廖俊智说:AI崛起震惊世界,洞烛先机方能致胜。(林丹/大.纪.元;)
来自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廖俊智在8月16日的美东华人学术联谊会的年会上,介绍了过去三十年的重大创新与人工智能(AI)的崛起,并指出要“洞烛先机”,必须“基于理驾乎势顺人性,求证据滤杂讯重研究”。
廖俊智总结了过去三十年人类社会经历的几项重大创新:互联网、CCD相机、智能手机、GPS全球定位系统、社交媒体、电动车、mRNA疫苗、AI人工智能。这些创新都经历了指数式的成长,但是2022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令人震惊。
廖俊智说,AI的发展历经了几个阶段:1960年代,AI作为研究领域开始出现,进入计算机科学领域,但当时无人关注;2016,AlphaGo打败韩国九段围棋冠军李世乭,震惊世界——这是AI第一次能击败人类世界冠军,主要依靠庞大的棋谱资料与记忆力;2017,AI出现质变:AlphaGo不再依靠棋谱,而是透过两台电脑互相对弈,自主学习,进步极快,几个月内超越人类所有棋力;2019–2020前后,模型参数量级快速膨胀:从数百、数千参数,只能处理简单分类,到百万参数,可做基础预测,到十亿、百亿级参数——开始出现质的变化——这标志着 AI从“量变”进入“质变”。
“2022年突然间,OpenAI发展了大规模模型——虽然Google、Microsoft也在研发,但OpenAI最快发布,ChatGPT横空出世,所有人吓一跳。”廖俊智说。
ChatGPT不仅能处理语言,还能进行推理。过去人们以为AI只能学专业技能,如翻译或写作文;结果它展现出通过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挑战了人类对智能的认知。廖俊智说:“没有想到ChatGPT成功之后,什么都可以做,它可以写文章,可以摘出重点,还可以写电脑程式。”
为什么AI能迅速提升?廖俊智说,是依靠“目标设定”、“筛选机制”、“奖励机制”这三个要素结合,所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进化循环”,从而迅速提升。
廖俊智表示,如果这以上三个要素运用到企业或学习中,“若能把目标、筛选、奖励三者对齐(align),这个组织或学生就能快速进步。”他也谈到了AI的局限性:AI只能在现有知识圈里插值和优化,无法系统性地产生完全超越人类知识的新理论;发展受制于能源,尤其需要清洁能源(如核融合);算力限制:目前依赖算力厂商(如NVIDIA、AMD),未来突破可能是量子计算,但距离实际应用仍远。
廖俊智说,人类的价值在于创造全新的东西。未来无法精准预测,重点不是完全预测未来,而是“洞足先机”,把握趋势边界,从而避免误判。他以“基于理驾乎势顺人性,求证据滤杂讯重研究”,横批“洞烛先机”,来总结如何把握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