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渗透传媒 财经舆论沦陷?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红色资本渗透传媒 财经舆论沦陷?—红鸟资本收购《电讯报》:英国新闻空间会萎缩吗?
今年5月,美国红鸟资本(RedBird Capital)宣布,以约5亿英镑收购拥有170年历史的电讯媒体集团,其旗下是代表保守派价值观的《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这遭到英国政治家和民间组织的反对。​​​​​​​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媒体立场一旦受资本和政治力量影响,财经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独立性和准确度就会下降。资本市场对新闻高度依赖,媒体偏向、信息选择和议题过滤,都会导致投资者误判大势或忽视重大风险,进而直接影响投资决策。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市场信心流失,甚至加剧系统性风险。

红鸟资本收购《电讯报》:英国新闻空间会萎缩吗?2025年8月9日,中共驻伦敦大使馆外,全球反抗运动宣言发布声援仪式及抗议现场。(图片来源:Truth Watch UK)

伦敦中共大使馆门前的街道,曾是海外华人响亮的发声地。几十年来,这里不断飘扬的横幅与旗帜,记录着人们对自由、公义和家乡苦难的关切。有人记得那场景——人头攒动,喊声震天;也有人感叹,由于中共统战渗透,抗议的人越来越少。

在今年8月9日的全球反抗中共宣言集会上,作家马建回忆,曾经在使馆前的抗议人群可达上万人,如今很多人“回家过自己的日子”,甚至有演艺界知名人士选择回国“挣钱”,离开了反共阵营。街头的热度正在消退,公共舆论空间在缩小。

涉嫌中共背景的媒体收购案

这样的变化,并非只是个体情绪的流露,一桩正在英国媒体圈悄然推进的并购案,也正引发关注。

今年5月,美国红鸟资本(RedBird Capital)宣布,以约5亿英镑收购拥有170年历史的电讯媒体集团,其旗下是代表保守派价值观的《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这遭到英国政治家和民间组织的反对。

包括伊恩·邓肯·史密斯爵士(Sir Iain Duncan Smith)和奥尔顿勋爵( Lord Alton)在内的跨党派小组,以及九个倡导人权和言论自由的组织,分别致函英国文化大臣丽莎·南迪(Lisa Nandy),呼吁阻止并调查收购案,因为担心公众利益受损。

他们对红鸟资本的董事长桑顿(John Thornton)与中共的关系表示担忧,桑顿担任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的顾问,还担任丝绸之路金融公司董事长——这两个机构都被视为中共进行金融影响力的渠道。

在2023年美国德州大学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讲中,桑顿建议中共官员,要透过与英语媒体动来塑造“国际叙事”。

红鸟集团和IMI合资的RedBird IMI,已斥资收购英国大型影视制作公司 All3Media,在制作与发行领域扩大版图。这意味着,从“纸媒”到“影视”、从“新闻”到“文化娱乐”,同一条资本链条能控制故事的生产与传播。若背后存在与中共合作的利益纽带,报导的独立性将难免受制于投资方的利益。

英国媒体会被“赤化”吗?

英国安全与情报机构多次警告,外国势力可能通过投资、文化项目等多种方式影响政治与舆论。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渗透,一旦进入媒体核心,几年之内就能改变公众看到和讨论的内容。

香港媒体的经历显示,这种担忧绝非危言耸听。曾经的香港是亚洲新闻自由的灯塔,舆论环境开放、多元。然而在过去十年,中共通过资本渗透、舆论重塑、强制打压的“三步走”,迅速收紧媒体空间。

2015年,阿里巴巴收购《南华早报》,之后敏感话题的报道明显减少,对六四、法轮功等人权议题的关注被淡化。

2019至2021年,《苹果日报》因连续报道反送中运动,多次遭港警突击搜查、冻结资金,最终被迫停刊。

香港的新闻自由指数从2002年的第18位跌至2023年的第140位——不是一夜之间下滑,而是在资本收编、议题塑形与强制打压下,一步步被蚕食。

新闻自由的流失,往往是隐形的。表面上报纸照常出版,但选题的天花板已被无形压低,能被报道的范围被悄悄限定。最终,媒体从公共讨论的平台,变成筛选舆论的过滤器。

若此模式在英国复制,媒体对香港、新疆、西藏人权议题的比重下降,涉及中共海外干预、间谍、超限战的调查报道,可能也会受到抑制。

回到中共大使馆前那条曾热闹的街——当街头的声音消失,媒体也不再报道相关议题时,被压缩的将不仅是抗议广场,而是整个社会获得真相的渠道。

新闻自由不是抽象口号,而是每个人获取事实、作出判断、参与公共生活的基石。当街头与媒体同时沉默,民主的自我修复能力将被剥夺。今天的伦敦街道,与昨日的香港街巷一样,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若不设防,英国人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失去自由讨论的权利。

(本文仅为Truth Watch UK观点,不代表..;立场。)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这对财经领域尤为关键。媒体立场一旦受资本和政治力量影响,财经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独立性和准确度就会下降。资本市场对新闻高度依赖,媒体偏向、信息选择和议题过滤,都会导致投资者误判大势或忽视重大风险,进而直接影响投资决策。长期看,媒体独立性丧失,财经报道将丧失参考价值,投资判断基础动摇,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市场信心流失,甚至加剧系统性风险。

王笃然强调,对于投资人而言,守护财经新闻的真实与独立,是保障自身资产安全、规避投资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16/226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