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acebook*Bluesky*Message*WhatsApp*Email*Share
【前言】
老朋友来话,嘱将与大陆学者、作家傅国涌的交往简单写来交稿,编入纪念文集。五十九岁的傅国涌突然病故,老友从日本刘燕子的记述中,了解到傅国涌与郑义和北明的一些往来。其实这些“往来”比起国涌先生交往四通八达、行迹跨行越野、文章穿越近代的丰富人生,不过是他域外清晨的一次深呼吸而已。噩耗传来,我们止于听凭心中的震惊与哀悼静静升腾。傅国涌著述近二十种,在在有独到见解,可是作为学者和作家,他出身于学院外和体制外,教育上没有博士硕士学位,学术上没有从属的机构,脑袋上没有翎带和头衔,他却兀自茁壮成长。他思想刚劲,却笔力温柔,枝繁叶茂地覆盖一片思想与学术天地。他不是廖仲恺、陈布雷,不是高郎、姚人多,当然更不是张春桥、王沪宁,他从不为任何政治领袖捉刀,却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硬是踏出一条“民间文胆”的奇特之路,成为大陆广袤禁区里的民间思想代言人。他突然横断文坛学界,身后悄然迸发大量追思与怀念,聚为七月大浪席卷而来,几可覆盖比他生前有名望、有地位许多人物。郑义正努力从悼亡悲情中回到他的创作,我遵友人嘱,将最近两年傅国涌与郑义、北明的通信稍加注解,公布于世,听一听傅国涌生命在域外清晨的深呼吸,谨以此纪念这位英年离世的友人。信中的日期是根据往来信函的日期标注的。
【正文】
长居海外,与很多友人处于长久失联状态。2023年10月12日,我突然收到一封电子信,是傅国涌来的。
郑义先生、北明大姐你们好!很久很久没有联系了。我在东京暂住,近期偶然在神保町买到一本旧书《神树》,一口气读完,太好了。我个人认为,中文世界唯有这部作品配得上诺贝尔文学奖,可惜瑞典几个人无眼也无珠。不知这个信箱是否能联系上你们。我一个好友、南京大学的景凯旋教授十分渴望读到此书,不知有没有电子版,或电子文档?即问身笔两健!傅国涌2023年10月12日
我将此信即刻转发郑义。两天后,郑义回复傅国涌:
国涌你好!谢谢你对我旧作的抬爱!并问景凯旋教授好!已经过去将近30年,除两位文友评论(孙乃修、王康)和大陆评论家周冰心,没人提起。今天找到电子版,读了部分章节,确实写得不错。到这个年龄,我已成为自己的法官。已写了十几年的多卷本长篇史诗,是《神树》不能相比的。就我的生活与写作状态,内心惟有感恩。你目前还在东京吗?收到请复。书稿见附件——。祝喜乐平安!郑义2023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