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罢免失利前 赖清德不曾真正失败过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民意 > 正文
大罢免失利前 赖清德不曾真正失败过
受挫受辱,自信当然受损。但重点是“咬牙砺志”,就是承受批评甚至侮辱,并忍住为自已辩解的冲动。因为就算辩解在理上属实,却无补于失败的现实。在这种大原则下,广开言路才有真正效益。因为只有闭上为自己辩解的嘴,其他人才敢讲出自己不爱听的真话。而了解真相后,才能由自己作出符合现实的判断,这就是“蓄其气而长其智”的真义。

在这次大罢免失利前,赖清德从来不曾真正面对过政治上的失败,所以也从来没有反省过。(资料照片/陈恺巨摄)

大罢免失利可算是赖总统从政以来的真正挫败,过去他在求学、就业与从政方面都一帆风顺。特别在从政方面,选国大、立委与直辖市长都驾轻就熟。台南市长任内虽曾与吴健保、李全教两任议长意见不同,但却都受到民意支持,人气还跟着水涨船高。

直到大选失利请辞行政院长,才算第一次些许挫败。但他随即在台派拥护下,与蔡前总统竞争2020总统党内初选,虽然失败了,却当上副总统。所以,这两次经验都不算真正的挫败。

因此在这次大罢免失利前,他从来不曾真正面对过政治上的失败,也从来没有反省过,政治上的失败是否与自己性格有关?自己有什么地方必需改变?而且政治人物本该“换了位子就换脑袋”,但赖总统似乎还是用地方首长掌管全市的思惟来处理一切。

总统不该是市长思惟

以前宋楚瑜高呼“319乡镇走透透”以示勤政,说“人民的小事是政府的大事”以示爱民。但把这套说词应用到大点的国家,马上就看到瓶颈:有多的地方政府与人民?琐事多如牛毛,不把总统累死才怪。

勤政爱民当然应该,但得先分辨重要性与优先级。否则虽知道该有所做为,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与先后顺序,就会变成用表面的勤奋来搪塞搞不清状况的现实,活像是漫天乱飞的无头苍蝇。

总统必须独自承担责任

总统当然必须广开言路、分享权力。但问题是再广开言路、分享再多权力,总统还是得自己承担责任。既然注定独自承担责任,就不必害怕由自己做出最终判断。只是判断前必须多方参酌、深思熟虑,以落实为可行的政策,并承担最终责任。

这就是古云“乾纲独断”的要义,它提醒的是,无论有再多再好的意见,领导者终究要有自己的判准。否则就会出现今天听A讲的是,明天变成B讲的对……最终每个人好像都对,也好像都不对。所以连普发一万这么简单的事,都难以拍板定案。

闭上为自己辩解的嘴

会有这种状况,其实是因为失去自信。曾国藩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砺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恭然自馁也。”前面已说过“受挫受辱”,而“恭然自馁”的“恭然”是表现恭敬、谦逊的态度,却是因“自馁”所致;也就是表面的恭敬、谦逊并不发自于内心,而只是因一时失败气馁,暂时压抑过去的不可一世。

受挫受辱,自信当然受损。但重点是“咬牙砺志”,就是承受批评甚至侮辱,并忍住为自已辩解的冲动。因为就算辩解在理上属实,却无补于失败的现实。在这种大原则下,广开言路才有真正效益。因为只有闭上为自己辩解的嘴,其他人才敢讲出自己不爱听的真话。而了解真相后,才能由自己作出符合现实的判断,这就是“蓄其气而长其智”的真义。

而当判断符合现实,并作出正确决策得到民众支持后,就能重新逐步建立自信。而且由于曾经失败,这时的自信就不是毫无依据,而是在符合逻辑与现实双重考验后,对情况的依理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但保留变化可能与应变计划,而不致在突发事故时慌张失措。

但这一切不都来自于“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所以,人不怕失败,只怕不失败。少年得志之所以大不幸,就是因为从来不曾失败,自然不懂反省,更不会因反省而有改变与成长的可能。真如此,“刚愎自用”的评价就不算不贴切。

作者为教育工作者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12/226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