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人到55岁,还没拥有这三样东西,晚年多半凄凉,别不当回事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人到55岁,还没拥有这三样东西,晚年多半凄凉,别不当回事
少时不觉岁华长,转瞬青丝染白霜。

有诗云:“少时不觉岁华长,转瞬青丝染白霜。”

人过五十五,好比日头偏西。

前半生的辛劳已成过往,晚年光景也渐露端倪。

这时若心无底气,旁无依靠,往后的日子实难安稳。

攒下这三样东西,晚年才能多些从容少些慌张,日子也能过得踏实自在。

健康随行,晚福可享

陶行知先生曾言:“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人过五十,身体早已不如年轻时,可以把健康当做资本。

若此时身体已被病痛缠身,不仅自己要受煎熬,还可能拖累家人,日子难免过得力不从心。

反之,若能保持硬朗的身子骨,既能少让子女操心,还能有精力享受儿孙绕膝的温情。

健康在,晚年的底气就在;健康失,再多的积攒也难换舒心。

明朝末年,苏州有个张员外,中年时生意兴隆,应酬不断。

每日大鱼大肉,喝酒无度,还常熬夜算账、玩乐。

旁人劝他注意身体,他却满不在乎:“我身强体壮,这点折腾算什么。”

随着年岁渐长,张员外身体每况愈下。

先是痛风发作,双脚红肿,行走困难,稍一活动就疼得大汗淋漓。

紧接着,又患上消渴症,整日口干舌燥,喝水不停,身体却日益消瘦。

家中虽有万贯家财,可遍访名医,病情仍不见好转。

曾经热闹的张家,却因他的病陷入愁云惨雾。

药王孙思邈曾言:“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健康从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

年轻时的放纵,往往会在年纪大了之后被身体秋后算账。

到那时,即便有家财万贯,也换不来无病无痛的安稳。

人到中年,身体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晚年的生活质量,容不得半点侥幸。

珍惜身体不是口号,体现在日常的饮食、作息与适度的调养中。

从现在起用心呵护身体,不是畏惧死亡,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闲钱在手,重担可扛

杜甫漂泊西南时,曾在诗歌中悲叹:“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可见,没有积蓄的晚年,连度过一场秋风都像灾难。

五十五岁后,赚钱的机会和能力如时间一般流逝,但开支却只增不减。

伸手向儿女讨要生活费时,再硬的腰杆也不得不弯下去。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晚年尊严常被几张薄薄的钞票压垮。

作家周作人曾在北大任教,精通多门外语,翻译作品颇丰。

他每月有固定稿费,还常发表小文章赚外快,收入可观。

但他与妻子花钱毫无节制,一家人医疗开销又大,一直没什么积蓄。

1966年,特殊时期来临,北京人民文学社停止聘请周作人,他失去主要收入来源。

彼时他已81岁高龄,生活陷入绝境,只能靠吃臭豆腐和玉米糊勉强维持生命。

双脚因营养不良浮肿,虚弱得无法行走。

曾经的文人,晚年在困苦中饱受身心折磨,1967年,在小棚子里悄然离世。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年轻时收入再丰厚,若不懂得为将来打算,一旦遭遇变故,生活便可能陷入被动。

生活中的额外开支极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这时手里留有闲钱才能自主应对风险。

它不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更能让人在面对困境时保留一份体面,不必因钱向人低头。

储蓄不是对生活的吝啬,而是对晚年的规划。

从现在起有意识地积攒些闲钱,才能让晚年少些窘迫,多些安稳。

家人围坐,岁月可伴

老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千好万好,不如家人团圆好。”

人活一世,功名利禄转头空。

待到夕阳西下,最暖不过家中那盏灯,最亲不过身边那个人。

父母康健,儿孙绕膝,夫妻相守,这便是人间至福。

但若亲情淡漠,纵然坐拥金山,也是形单影只,心中冰凉。

近现代作家汪曾祺先生,经历过特殊年代的波折,更懂得亲情的可贵。

他与子女关系融洽,儿子汪朗曾回忆,父亲晚年住在北京蒲黄榆一处简朴的小房子里。

无论多忙,只要儿女孙辈回去,汪老总是特别高兴,亲自下厨做几道拿手菜。

饭桌上,他不讲大道理,爱听孩子们聊生活琐事、见闻趣事,自己也常分享些旧时趣事。

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病痛缠身,只要家人围坐,他精神便好了许多,眼中总有笑意。

这种平淡日常中的温情陪伴,是汪老晚年重要的慰藉。

正如汪曾祺自己说的那样:“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家人围坐的温暖,不是物质能替代的,它能驱散孤独,带来心底的安稳。

人到55岁,经营好家庭关系,比积攒财富更显珍贵。

这不是要求家人时刻陪伴,而是彼此间有牵挂、有回应。

亲情淡漠的晚年,再富足也难掩内心的空落;

而被亲情环绕的日子,即便简朴也透着踏实。

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用心维护那份联结,才能让晚年多一份温暖的支撑。

主动去维系亲情,才能让岁月在陪伴中更显从容。

曾看到老人的一段手札:

“今日晴暖,步行至公园,看孩童嬉戏,归食粥一瓯,甚安。”

这份看似寻常安宁,其实正是大多数老年人所向往的。

但仔细再看,没有健康的腿脚如何步行至公园?手中无所闲钱何以支撑粥饭无忧?没有亲情的牵绊何来孩童嬉笑相伴?

若此刻仍未备好这三样,此刻补救犹未为晚,晚年是否能够笑看风云,唯看今朝。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国学生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05/225794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