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安全”的土地上,百姓却一砖一瓦,将自家打造成一座座防御森严的堡垒,或更准确地说——囚笼。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一角的监控摄像头
在世界某一东方之国,政权喧嚣着宣称自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可奇怪的是,在这片“安全”的土地上,百姓却一砖一瓦,将自家打造成一座座防御森严的堡垒,或更准确地说——囚笼。
窗户上焊着防盗网,门口立着防盗门,锁芯要选C级,连一只猫都难以钻进。住宅小区被高墙围起,墙头缠绕着倒刺铁丝网,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敌军突袭。红外感应器日夜警觉,摄像头遍布死角,保安24小时轮值巡逻,门禁系统一重接一重,有的楼栋甚至在单元门口驻守保安,好像住进去的不是普通居民,而是一群国家重点看护对象。
是的,这些配置,你在监狱里都能找到。铁窗、铁门、铁丝网、全天监控与人力巡逻——唯一的不同是:监狱里的人,是经法院判决的罪犯,而中国的小区里,住着的是纳税的普通公民。
这难道就是“最安全国家”的模样?
我们再看看走出家门的世界。街头巷尾,无数摄像头高悬,冷冷俯视芸芸众生。乘坐高铁、地铁、长途车,你需实名购票、刷身份证、安检、验包,有时连皮带也不能幸免。在大多数国家,这样的待遇,只有被怀疑为恐怖分子的嫌犯才会获得——可在中国,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享有“同等待遇”。
于是,“安全”变成了一场全民的强迫症。一场国家主导下的集体焦虑症。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被假设有罪,每一个角落都被预设为危险,每一个微小的自由,都需在“维稳”这个高悬的名义下缴税赎身。
这究竟是安全,还是囚禁?
也许我们应该更坦率地问:中国人到底是什么身份?既非罪犯,亦非暴徒,为何要享受如此周密的“监狱式”生活待遇?如果中国真的那么安全,为何每一个人都活得像被软禁的对象?若这就是“安全”,那监狱岂不是全人类最和平的天堂?
安全,本该是法治的结果,而非铁网的代价;本该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非人与政权之间的彼此猜忌。可在这个自称“最安全”的国度里,国家不信任人民,人民不信任彼此,于是便建起了这钢筋铁骨铸成的社会幻觉,外面是高墙电网,里面是人人自危。
更可笑的是,当“安全”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真正的不安全却在暗处滋长。冤假错案、街头抢劫、系统性诈骗、官员贪腐,这些危险并未因遍地摄像头而减少,反而因“维稳思维”而失去了透明与问责。而受害者,往往只能无助地仰望那台早已“失明”的监控摄像机。
最终,我们得到的是这样一个景象:百姓为安全筑起高墙,国家为稳定铸成牢笼,彼此互为人质,彼此监视,却无人真正拥有安全。
这不是安全的胜利,而是恐惧的胜利,是一种对自由的集体背叛。
当一个国家需要用无数道门禁、数不清的摄像头、日夜不息的安检来维持它的“和平”,我们该承认——它并不强大,它只是太害怕了。
是的,怕真话,怕自由,怕人民清醒。
而当一个政权最怕的东西,恰恰是它自己的人民时,这个国家离崩塌,其实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