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现金育儿补贴制度(示意图)
2025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宣布自明年起,每个三周岁以下的合法出生儿童,每年可领取3600元育儿补贴,总额预计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共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现金育儿补贴制度。
但网络评论区里,冷嘲热讽却比比皆是。
有网民直言:“韭菜不够了,终于开始施肥了。”
更有人讽刺:“以前多生交的社会抚养费是不是得退了?”
每月补贴300元,连孩子都喂不饱
3600元一年,平均每月300元,就算是养活个婴儿的基本所需都远远不够,连一罐优质奶粉都买不了,更别说鼓励生育了。无怪乎有人讽刺道:“每个月3600还差不多吧,一个月300够干啥?”
房子、教育、医疗、托育、假期、女性职场保障……中共一个月只拿出300元,就想打发民众重新走进生育陷阱,不免令人感到一种寒酸甚至讽刺的轻蔑。
这不是补贴,这是噱头,是一次注定高开低走的“政策宣传秀”。
“韭菜施肥论”:民众对中共动机早已看穿
在微博、小红书和推特上,最常见的评论关键词,不是“感动”,而是“韭菜”。
“给韭菜施点肥”,这句调侃精准揭露了中共的真实逻辑:人口,不是生命个体的延续,而是政权机器下的“资源储备”;民众,不是国家的主体,而是供其统治、纳税、服从的“生产工具”。
如今人口危机逼近、养老系统吃紧、消费萎靡、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中共才意识到,韭菜割得太狠了,现在长不出来了。于是,哪怕再不情愿,也得施点肥,哪怕这点肥连根须都喂不饱。
补贴难落实,信任难修复,危机难逆转
这300亿的补贴能否真正发到基层,是个大大的问号。如今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县级财政靠卖地续命,地卖不动,债还不起,靠什么发钱?
更别提户籍制度的壁垒,政策落实到基层慢如蜗牛,偏远地区很可能申领无门。
而更深层的问题是,在社会信任全面崩塌的语境中,谁还敢信官方的话?中共从“计划生育”到“鼓励多生”,几十年内政策急转弯,却从未向人民正式道歉。从人是“负担”到人是“红利”,一纸政令就想改写人们对体制的恐惧和不信任,这是天方夜谭。
强推计划生育的“社会抚养费”罚款,尚未有人问责;鼓励生三孩时,配套服务却连影子都没有。现在突然发点补贴,难不成又是一次“割新韭菜”的套路?一位网民冷笑:“生育不是三年的项目。”正好打脸这场三年补贴制的短线政策赌博。
不补贴单身与结婚人群的策略性失明
政策设计者仍然活在“生育问题=不愿生孩子”的逻辑里,却没看到——年轻人是不愿结婚,不敢谈恋爱,连养自己都成问题。
“先补贴单身人群、再补贴结婚人群,最后才是生娃人群”,一位网友的层层推进逻辑,比官方方案更贴近实际。结婚率断崖式下跌、生育年龄持续推迟、生育观念彻底转变,官方想靠“撒钱育儿”来解决人口危机,未免太过天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民智的傲慢低估。
在人口危机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尽管中共不得不从“收割韭菜”变为“施肥韭菜”,但施得太晚、太薄、太虚伪。韭菜不是不肯长,是不想再长在这片土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