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关系愈发错综复杂的年代,领导人的一餐饭往往不只是果腹,更是战略布局;舌尖上的选择,常常藏着深不可测的计算。世界人都知道习大大爱吃包子,也偏爱煎饼,还风闻普京靠一桶桶冰淇淋,悄悄改写了世界政治版图的温度。在充满礼节,也充满算计的外交盛宴上,每一道菜都可能是一纸协议的潜台词,每一口咀嚼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场国运的博弈。
“庆丰包子”秀
2013年12月28日这天,习大大“微服私访”,现身北京庆丰包子铺。习大大亲自排队亲自点餐,先是猪肉大葱包子六个,每个一两,就是100克一个,六个下来整整600克,这可不是“小吃”而是“大食”;再来炒肝一碗,北京地道重口味,肥肠肝汤黏黏糊糊,胶质丰富,热量爆表;最后来了芥菜一份,这大概是唯一给肠胃留点体面的“绿叶子”。从食材来看,包子用猪肉大葱馅,是最典型的北方重口味组合,冲击力十足;再来一碗糊成一团的炒肝,毫无纤维、满是胆固醇。这是一种“我就是这么吃,谁敢说不健康”的强人饮食气场,不是精致,不是养生,而是“生猛”。他吃得起劲,民众看得感动,媒体炒得火热,而最终被消化的,却是现实中无法选择菜单的普通人。
习大大的这份包子餐与后来的国家治理风格似乎不谋而合:以重手整风,猛药治国,不讲温吞细腻,直接下猛料,吃下去的不是饭,是立场,是态度,是定于一尊的政治肉食主义。这顿饭后,全国上下瞬间沸腾,庆丰包子铺股价一飞冲天,包子被赋予了新的政治象征意义。“主席套餐”列为招牌,市民排长队“体验亲民”。一时间,猪肉大葱包子成为群众心中“有味道的执政风格”。只不过,这顿饭吃到后来,不少人才发现:这“亲民”可能只是一场表演,而表演完之后,真正的“包子”,也就是普通百姓,才是被反复蒸煮、反复消费的对象。
川普碎碎念的”煎饼”外交
2018年6月9日,周末本是天下老百姓烧烤聚餐、打牌搓麻的黄金时光,没想到各国领导人也赶时髦凑热闹,搞起了自己的“高端饭局”。地球村上,正上演两场“全球领袖朋友圈”的大型线下聚会。一桌子是G7各国元首。齐聚一堂之际,美国总统川普突然抛出一颗“外交炸弹”。他念叨起了老朋友俄罗斯,建议普京该请回来一块吃饭。川普的提议,立刻让当时各国的领袖们皱起眉头,意思很明白:这张餐桌不是想坐就坐的。毕竟,俄罗斯可是因为把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碗里抢走,被大家一致赶出局的。于是这场全球高端饭局,一边是川普吆喝着“多一口人热闹”,一边是欧洲当家老板娘默克尔冷眼相对:”你爱请谁吃饭,随便,但这桌子,不是你家包了的”。
川普总碎碎念俄罗斯,那是心里头有根刺。这头的豪华餐桌上硬是空了个位子,普京没被邀请;那头,中国青岛的上合组织却张灯结彩,热闹开席,普京摇身一变成了头号座上宾。习*近*平更是当着全球媒体,语出惊人:普京不但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还是他个人的“最好的知心朋友”。听到这些,川普脸都绿了,这是政治秀恩爱啊!最让川普受不了的,普京和习*近*平竟然还勾肩搭背,一起快活地吃上了煎饼!川普压根儿没吃过那玩意儿,稀罕得很。当年尼克松总统处心积虑搞出个三角外交,把中苏这对共产老兄弟的友谊拆得干干净净。川普一看,怎么这俩人又眉来眼去、煎饼果子还能一人一半分着吃?真看不下去。
2018年9月11日,普京与习*近*平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中国人熟悉的海参崴,联袂登场,在东方经济论坛的“远东街”展览上大展身手。不是签协议,也不是阅兵,而是一起制作俄罗斯煎饼。两人有说有笑、互动热络,媒体镜头前,尽显所谓“中俄友谊”。这场表面上的“煎饼情谊”,实则内藏地缘政治的锋芒与历史记忆的刺痛。当时,俄罗斯正因涉嫌干预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而与美国关系降至冷战后新低;中国则正陷入与川普政府日益升级的贸易战泥淖。双双与美国关系恶化的中俄,在国际舞台上彼此靠近,是对西方压力的战略性回应,而非单纯的”煎饼情谊”。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煎饼秀发生的地点,海参崴,对中国历史有着极为敏感的象征意义。海参崴是清朝时期,根据《北京条约》割让给俄罗斯的领土,是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的记忆坐标之一。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这片土地依然承载着失落与羞辱的历史情结。就在这样一块充满争议的土地上,习*近*平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却在镜头前露出笑容、手持铲子摊煎饼、与普京亲密互动,无论出于战略考量还是礼节安排,都难掩其中所透出的“不合时宜”,简直是翻历史的饼、打民族的脸。
川普嘴上说得轻描淡写:”要让普京回来坐坐嘛。”仿佛是在替老朋友普京争个位置、留个面子。但实际上,心里早已敲起了警钟:”那俩老伙计若是继续黏下去,迟早要出大事。”可那边,习*近*平和普京共吃煎饼,一吃再吃,吃得芳香四溢、默契十足。而川普,只能在远方看着,嘴里咕哝着“美国优先”,心里却明白:这场三角关系的主导权,正在悄悄转移。果不其然,没过几年,俄乌战争爆发,普京终于撕下最后一层“我是文明人”的外交面纱,正式与西方决裂。局势瞬间失控,一边是西方国家,忙着围堵;一边是东方老铁们轮番声援,全球秩序被丢进战火中重新锻造,都是煎饼惹的祸。
舌尖上的外交,肚皮里的真相
前面提到的包子、煎饼,或许真的是习大大的口腹之好,也可能只是他的政治舞台秀。真正让习大大的“肉肉真相”浮出水面的,是2023年3月22日他第三任期首访莫斯科的那场大戏。据《帕克新闻》报导,为了迎接这位“救世主”的驾临,俄罗斯首都的交通全面陷入瘫痪,国家电视台对这位领导人进行了全方位报导。真正的高潮来自首晚国宴。菜单几乎是为习*近*平“量身订制”:鹿肉、鹌鹑薄饼,最后还有俄罗斯冰淇淋。其中,压轴的冰淇淋可是有故事的“外交甜点”。俄罗斯主播满面笑容地透露,习*近*平曾在某次访问中,在街边无意间吃到这款冰淇淋,从此念念不忘。而现在,俄罗斯冰淇淋也成了克里姆林宫对北京频频递出的冷甜“情书”,一箱箱送出。
普京为何这么殷勤?因为他已经没有太多朋友。自从2014年并吞克里米亚,普京就与西方世界越走越远。2022年俄乌战争开打,更是彻底撕破脸皮,成为欧洲的头号麻烦制造者。美欧制裁、外交孤立、经济受创,普京急需一个不仅不谴责、还能投资、买能源、帮忙撑场的“铁哥们”,而这个人只能是习*近*平。而习*近*平为什么肯收这份“冰淇淋情书”?因为他也有自己的算盘。中美关系正处低谷,”联俄制美”或至少”不让俄倒”是战略必然。中俄抱团,成了一种“彼此不喜欢,但彼此需要”的现实主义友谊。于是,我们看到煎饼一张张地翻,冰淇淋一桶桶地送,媒体镜头下笑意盈盈、礼数周到,其实背后藏着一份惊人的孤立与依赖。
所以,习大大看似吃得心满意足,实则也吞下了一颗苦涩的地缘政治果实。他咽下的不只是普京的煎饼与冰淇淋,更是一整套对俄倾斜的战略负担。为了维系这段“糖衣包装”的兄弟情,中国不得不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为俄罗斯辩护,明里暗里替莫斯科撑腰,代价却是与欧洲信任的流失、与美国关系的雪上加霜。归根结底,普京的孤立成了中国的牵累,而习*近*平盘中的美食,虽然果了一人之口腹,养就了大腹便便的发福身材,却让整个国家为其“战略口味”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