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标志:允许事情悬而未决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标志:允许事情悬而未决
任何一朵花开,都需要时间;任何一件事情做成,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一幕很有深意。

张麻子带领兄弟伏击马拉火车,一枪打中缰绳,但马车并未立即脱离。

汤师爷在旁边焦急询问:“没打中?”

张麻子从容地回了一句:“让子弹飞一会儿。”

话说不久,白马挣脱缰绳,四散跑开,一切果然朝着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任何一朵花开,都需要时间;任何一件事情做成,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当一件事情悬而未决时,我们要做的,不是焦虑内耗,而是允许接受,让子弹飞一会儿。

1

一个人焦虑的根源是什么?很简单,凡事都迫切地想要一个结果。

比如:面试了一个岗位,就希望能快点收到回复;

发布了一个视频,就开始焦急地等待数据;

开始了一项计划,就期待短期内能看到成效。

在没有收到确定结果时,我们整个人就会陷入到深深的焦虑不安中,甚至无法集中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可是,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时间周期。

如果在这个周期里,我们因为过度焦虑,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反而会使事情越变越糟。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7年,软件工程师麦克去Google公司应聘。

因为表现优异,他成功通过了Google严苛的技术面试。

当时在场的面试官,把他的初始评分,打到了“强烈推荐”级别。

按照正常流程,HR只需在两周内完成所有候选人的评估,而后就可以公布面试结果了。

但在第3天,麦克就开始每天给Google公司发送催促邮件。

到了第5天,他又开始打探,是否有其他候选人竞争这个岗位。

第9天的时候,他给面试官发消息,说:“听说公司已经给候选人发offer了……”

这一连串的行为,让面试官在最终决议时,直接Pass了他。

理由是:他的技术能力确实顶尖,但连续9天的施压行为,显示出他对公司流程的不信任。

作家马德有句话说得很对:“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而生活中我们总是焦虑内耗,也是因为我们总把确切的结果,作为人生的导向。

但世事多变,不确定性才是生活的常态。

若我们一直想控制一切,只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永远满足不了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不仅会逼疯你自己,也会影响你想做成的每一件事情的结果。

2

相信大家在等公交车时,都有过这样的感觉:

当我们在煎熬中希望自己等的车快来时,它往往到的最迟;

可当我们不在乎它来不来时,它反而来得更快。

这就是著名的“公交车效应”。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学会等,学会允许事情进入悬而未决的状态。

不要觉得用力攥紧一切,事情就会按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很多时候,手掌摊开,我们才能拥有更多。

讲一段我自身的经历。

很少有人知道,我曾经也是一个特别渴求结果的人。

刚开始做自媒体时,我就想着快速起号,每篇阅读量都突破10W。

结果做了将近半年,我的粉丝也没增长多少,阅读量更是少得可怜。

因此,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这时,有位千万大号的前辈听了我的经历,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现在看到的所有数据,不过是你做账号必经的一个过程,这不是结果。

你不要把过程当成结果。”

正是他的这番话,让我开始沉下心来研究选题,打磨内容。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粉丝朋友达到了百万之数,头条阅读10W+也成了常态。

而这个结果,恰恰就是当初我想要的。

所以现在我很认同的一句话:允许事情进入逗号的状态,而非一刀切的句号。

毕竟这世上的所有事情,开始和结局都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唯有不确定的中间过程最为漫长。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处在一个悬而未决的状态上。

你若在这个状态上焦虑,无疑是在自己施加压力,还对结果起不到任何助益。

真正内心成熟的人,早就学会了允许一切发生。

3

网上有人总结了这样一句话:

允许事情进入灰色地带,是一种放任的能力,是一种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一种接受一切不受自己控制的能力。

当一个人能允许事情一直悬着,直到靴子落地,这其实就已经证明,他的内心已经强大到了一定境界。

1994年,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完稿,随后,他把它寄送到了十几家出版社。

但无一例外,所有出版社都将这本小说原样退了回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阿来却仿佛没事人一样。

他深信这部小说,绝不会以这样的形式收尾。

现在历经这样的挫折,只不过是个过程。

于是他继续每天读自己的书,写自己的字,没有被现实影响分毫。

就这样,一直到4年后的一次笔会上,有位编辑问阿来最近有什么大作。

阿来跟他说了这部小说。

编辑便拿了来,细细读完才发现,这是部难得的佳作,当天就决定将其出版。

就这样,《尘埃落定》终于在搁浅四年后被慧眼识珠,并一举荣获茅盾文学奖。

后来有人采访,问阿来多次被退稿的感受,他自信而淡然地回答:

“我知道它的斤两,从未绝望过。”

这让我想起一种顶级心态,叫: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从焦虑到从容,其实只需要一种心态转变。

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无法立刻解决的,我们一定要学会与这种不确定性共处。

接受灰色地带,专注于可控部分,放下不可控的结果,我们就能在混乱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节奏。

心理学上有一个“蔡格尼克效应”。

它指出:人对未完成事件的执念,会让人不断地陷入焦虑中。

这是我们受不了事情处于悬而未决状态的根本原因。

可是,未来如何,我们无法掌控;当下此刻,我们却可以真真实实地触摸。

与其死磕一个结果,不如把结果交给时间。

用等一朵花开的心情去过每一天,未来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待着你。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洞见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25/225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