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一代报人成舍我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人物 > 正文
傅国涌:一代报人成舍我
作者:

1929年12月31日,《世界日报》一段“某要人谈时局”的报道得罪了已接管华北、炙手可热的阎锡山,遭停刊12天的处罚。1930年1月13日复刊时,发表张恨水执笔的《本报复刊的意义》,语虽委婉,实多愤慨。

1933年5月10日,《世界日报》公开报道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的内幕,引起蓝衣社头子刘健群恼怒,命令宪兵逮捕成舍我,经人说情,才免遭毒手。

1935年《立报》创刊,因全程跟踪报道帮会头子顾竹轩杀人案,受到黑社会威胁,他说:“在上海滩办报,要站住脚,必须战胜这帮流氓,决不能退让。”

据先后做过三报(《世界日报》、《民生报》、《立报》)总编辑的张友鸾和老报人左笑鸿等回忆,成舍我常对编辑记者说:“只要保证真实,对社会没有危害,什么新闻都可以刊登。如果出了什么事,你们不负责任,打官司、坐牢,归我去。”这些话代表了成舍我一生对新闻自由的追求。《我们这一时代的报人》一文回首当年,感慨无比,“当时张宗昌杀人不眨眼,那威风,真可使人股?。然而没有几年,我却在中山公园,时时看见他闷坐来今雨轩,搔首无聊。他屡想和我攀谈,我只是报以微笑。”“日寇投降,我到南京,最近一个月以前,当我在南京挂出了‘民生报’招牌的那一天,我从中山陵回来,经过所谓梅花山‘汪墓’,只见许多人在他墓前排队撒尿。”他“仅是万千报人中的一个”,亲历了那一时代的“不幸”和“幸”。

(三)

对于报纸,成舍我有许多自己的见解。1920年4月,他即在《时事新报》发表文章说:“舆论家是要往前进的,不可随后走的。他是要秉公理的,不可存党见的。他是要顾道德的,不可以攻阴私的。他是要据事实的,不可以臆想的。他是要主知识的,不可以尚意气的。”1921年,他在《新人》杂志发表《文化运动的意义与今后大规模的文化运动》一文,认为“文化运动最大的武器,就是报馆。”他后来以办报为业在他思想深处可以找到源头。

1925年《世界日报》初创,他在发刊词中提出——不党不偏,不受津贴(实际上接受了北洋政府六机关的津贴),言论公正,不畏强暴,替老百姓说话,作民众喉舌。同时提出“以国民意见为意见”,“以超党派立场争取全民福利”等。对政党,他一贯持超脱和无所偏倚的态度。他和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都有很深的交情,但没有参加过共产党。他和李石曾等许多国民党大佬有私交,但对国民党始终保持超脱的态度,经常对国民党的内外政策提出尖锐的批评。抗战爆发,他发表文章呼吁“国民党应结束党治,还政于民”,“公开政权,建立国民联合政府”,“对中共采取较宽容政策”等。抗战期间,他成为国民参政员,一度还是陈诚的驻港代表,但他始终没有加入过国民党。香港沦陷后,国民党《中央日报》和军方的《扫荡报》都想拉他去接办,在这个问题上他考虑得很审慎,也确实有保留,不愿轻易“下水”,最后拒绝拉拢和诱惑,始终未进官报乃是事实。“超党派”是他始终如一的办报立场,三个“世界”如此,《民生报》如此,1935年他在创办《立报》时“绝不招本分官股,绝不请一文津贴”,并表示:“说大家要说的话,决无任何背景,及为金钱势力所左右”。1945年他在重庆办的《世界日报》也是无党无派的私营报纸,这条底线他是守住了。

《世界日报》、《世界晚报》在北平复刊,他发表《我们这一时代的报人》长文,自我定位是“站在国民立场,无党无派的超然报纸”,认为只有“真正超然”、“代表最大多数人民说话的报纸,能充分发挥舆论权威”,“我们认为‘超然’的可贵,就因他能正视事实,自由思想,自由判断,而无任何党派私怨,加以障害。”在最后的几年中,《世界日报》坚守了这样的立场。

从1925年到1935年,张友渔在《世界日报》前后工作了十年,成舍我明知他是共产党员,还让他写社论,任凭他把一些倾向“左”的社论发表出去。还让他担任“社会科学副刊”主编,发表了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甚至1932年张的身份暴露后,还派张到日本,作为《世界日报》驻东京特派记者。1933年风头过了,又让张回北京,任总主笔。这样的例子不是孤立的,萨空了在桂林被国民党特务拘捕,他曾积极营救。

1930年,他曾出国考察欧美各国新闻事业,历时近一年,对西方的新闻自由无比向往,“符离街(英报馆集中地)支配唐宁街(英首相府所在地),在词典上无‘言论自由’之吾辈中国记者观之,自不能不悠然神往耳。”回国之后他在北京报界公会举行的欢迎会上报告世界新闻概况,认为欧美新闻事业发达的原因之一是“言论有保障”,主张报纸的言论完全听民意的支配。此行对他经营新闻事业影响很大,更坚定了他组织报业托拉斯,做真正有权威的“无冕之王”思想。他的口号是“资本家出钱,专门家办报,老百姓讲话。”做报业托拉斯巨子是他多年的梦想,抗战时期,他在重庆组织“中国新闻公司”,以“提倡民主建设,独立经营新闻事业”相标榜,雄心勃勃,要在全国东、南、西、北、中办十家大报,都以“世界日报”命名,还要开办专用通讯社、新闻研究中心和定期新闻研究刊物、新闻画报等,虽然最后都没有成功,但他对新闻事业的深情和执着从来都没有改变。

(四)

成舍我一生的新闻事业,最重要的是北京的《世界日报》,包括以“世界”命名的日、晚、画三报,前后历时17年。

从1924年到1927年是“三个世界”的初创时期,筚路蓝缕,备历艰辛,因批评军阀政府,成舍我几遭杀身之祸。张恨水的连载小说《荆棘山河》、《金粉世家》等为“世界”报系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8年到1931年是它的发展时期,把教育新闻作为生命线,受到知识界的欢迎,迅速成为北平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28年,国民党定鼎南京之后将北京九所高校合并为中华大学,师生一致反对,成舍我身为北平大学区秘书长,他主持的《世界日报》不仅如实予以报道,而且发表了不少教授、学者的反对言论,这样的《世界日报》当然声誉鹊起。

1931年到1937年是其鼎盛时期,主张抗日,反对不抵抗政策,抨击国民党政府乃至“国联”,倡议政治安内、武力对外,反对内战。1935年1月起,《世界日报》开辟了“学人访问记”专栏,两年半中,记者贺逸文先后访问了56位有成就的各方面学者,发表了70万字,对学界影响很大。“一二·九”运动的第二天,《世界日报》即在要闻版刊登“平市治安无虞,禁止集会游行举动,昨日军警特别戒备”的新闻。教育版则出现大片空白,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世界画报》刊出学生与军警搏斗的照片,并以隐蔽曲折的文字披露学生游行情况。1937年8月9日,“三个世界”被迫停刊,所有财产被没收。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爱思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16/224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