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胡平先生讲了一件事,说中共曾想模仿梵蒂岗教宗产生的方式,确定中共接班人。其实就是江泽民企图阻止胡锦涛接班上台,才变作花样这么引进搞的,结果弄巧成拙,失败了。在中共十六大前,江泽民在中央搞了个摸底测试,结果排名第一是时任副总理温家宝,力压江泽民,因此反目成仇。
今年春“两会”上,人大委员长赵乐际因呼吸道感染,未出席人大闭幕会。第二天他又精神矍铄地会见“两会”记者,完全无病态,这幕后肯定有大事。有论者认为这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奇怪事,其实不然,在2003年春“两会”上就已经出现过。江泽民为了更多地安排亲信入常,不按七上八下规矩办事,把不满六十八岁的改革派李瑞环逼退。李瑞环非常气愤,为了发泄对江泽民的不满,他就没有出席政协闭幕会,与新政协主席无交接,甚至不出席政协举办的欢送会。令人十分惋惜的是,若是李瑞环留任政治局常委,那么他与温家宝一唱一和,进行宪政改革,可能会改写中共历史,至少举国民众不会受灾害吃苦近二十年!
江泽民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在十六大后留任中央军委主席,美其名曰送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一程,实际上仍由他掌控大局。胡锦涛只能以“不折腾”为宗旨,无为而治;温家宝更不可能进行宪政改革,只能够小打小闹,做一些舆论宣传方面的工作。譬如他当上总理后,立即就去视察中央电视台,与采编人员座谈,提倡鼓励新闻媒体监督,且云:“只有民主监督,才不会政息人亡。”[8]两年后胡锦涛接替江泽民当上了中央军委主席,但江泽民势力仍然把持着中央军委,包括两位中央军委副席徐才厚、郭伯雄。尽管如此,胡锦涛有了谋划的机会,利用职权,逐浙地掌握一些实权。
在2006年春“两会”后,温家宝总理就委托高尚全主持召开了三十人左右闭门的“西山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讨论了宪政改革问题,被毛左《乌有之乡》网站意外披露批判后,闹出一大风波。北京大学著名法学教授贺卫方也参加了“西山会议”,他在会上说:我入党二十多年,还不知到中国共产党是非法组织,因为它没在民政部登记注册;并且说:宪政改革后,共产党要继续存活下去,必须要改一个名[9]。这是实话实说,中共建权后确实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失误。而《乌有之乡》网站却大批特批,上纲上线,乱扣帽子,乱打棍子,“改革攻坚,还是颠覆政权?”曾庆红借机鼓动在政治局常委会上对温家宝围攻指责,胡锦涛也不认同温家宝此举,在如此孤立无援的情况之下,温家宝无奈地主动承担了责任,违心地做出了检查,息事宁人。所以,参加“西山会议”者未被追究,北京大学领导派贺卫方去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以避风头。
此事件暴露出温家宝与胡锦涛在思想理念有巨大的差异,在治党治国上更是南辕北辙,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仅仅是针对江泽民、曾庆江派别势力而已。温家宝这次出师不利,受挫后他只能在国务院范围内进行改革,特别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倡实行党政分开、普世价值等等。譬如他在2007年发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业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10]。在民生上,温家宝当总理时期废除了农业税,开始了农业补贴,开办了新农合、新农保,为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历史上被盘剥压迫的不公正命运。此外,他在职权范围内,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同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试图从立法上约束政府权力。虽然这些改革到了习*近*平时代效果大打折扣,但也反映了温家宝确实是真心想推行宪政改革。
温家宝勤政爱民是有口碑的,他很少发脾气,除非遇到了忍无可忍之事。在20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他不仅连夜赶赴灾区,亲自指挥救援行动,而且为了尽快救灾民性命,他少见地向空降十五军的军官发了火,怒摔电话;并且说:
我就是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11]!十五空降军官兵已经到达汶川灾区现场,堂堂的国家总理却指挥不动,这样严酷僵化的军队体制规定能够打仗救灾吗?不进行政治改革行吗?
在2006年春爆发了上海挪用社保基金案,又称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事件。胡锦涛认为陈良宇挑战他的权威,是地方对抗中央,故命其中办主任令计划派人去上海调查暸解情况。调查人员在上海意外收到一封举信,言上海社保局违反社保基金专款专用的规定,挪用社保基金投资搞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胡锦涛知道后立即派工作组去上海查办,工作组把相关官员抓起来,隔离审问交待。这激怒了陈良宇,几经交涉,要求放人未果。尽管陈良宇多次批评国务院过多干涉地方经济事务,甚至公开顶撞过温家宝,但他说得在理,温家宝也不计较,希望通过协商解决问题。陈良宇本是江泽民、曾庆红着意培养的接班人,胡锦涛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乘机搞掉对方的接班人。令计划终于抓到陈良宇为父亲买了一套房涉嫌贪污受贿,胡锦涛叫令计划立案调查陈良宇贪污受贿问题并且要司法处理。当时九名政治局常委中,包括温家宝在内的八名常委都不认同胡锦涛这种作法,但胡锦涛最终还是把陈良宇进行双规后交司法机关审判。
“西山会议”风波虽然平息了,但党内外讨论宪政改革的问题却日益高涨,强烈呼吁中共进行宪政改革,以解决根除政治经济腐败等弊端,长治久安。在2008年初,学者刘大生发表的《党导立宪:是什么,不是什么》[13]一文中说:
党导民主制建立在一个代表公意的德性政党领导基础上,是一种现代德性民主政治。党导立宪制是党导民主制+立宪制,是“立宪党导民主制”的简称,其目的是将人民主权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正当化和规范化。此文发表引起了宪政改革派人士和媒体的重视与响应,《南方周末》、《读书》、《南方周刊》等报刊接连发表了不少有关文章和报道,特别是政治评论家、红二代张木生最为积极,发表多篇文章研讨宪政改革问题,并且接受媒体记者的专访[14]。
同年刘晓波发起联署签名“零八宪章”,联名签署者共有三百多人,各界人士都有,于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六十周年时发表。胡锦涛知道后下令严惩,所以警察早两天即12月8日就拘捕了刘晓波,后来将其判刑投入了监狱,后来刘晓波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竟然被迫害致死。
胡锦涛时代有“九龙治水”一说,也就是九个常委各管一摊。周永康主管的司法领域制造了包括刘晓波在内的几个影响中外的政治迫害案,有人将此归罪于温家宝,因为民间把“胡温”绑在一起。实际上胡和温不但政治理念相去甚远,并且温家宝在党内排名只是第三,而宣扬“五不搞”的吴邦国作为人大主任,在政治局排名第二,在温家宝之前。温家宝对司法领域无权插手,其作为也只能局限于行政领域。
中共人权纪录历来不佳,继大规模镇压法轮功后,又在新疆大规模镇压维吾尔族人,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胡锦涛访问,也不忘提出中国的人权问题,双方不欢而散。这激发了胡锦涛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共历来狂妄的自大和根深蒂固的反西方的精神,但“攘外必须先安内”。根据《大宇拍案惊奇》节目近日披露,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打黑”,一开始是得到胡锦涛暗中支持的,故有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程去重庆考察鼓励之举。后来见其他中央领导人和老干部中有不少反对者,他和习*近*平才闭口不言,没有公开表态加以支持肯定。
面对党内外日益昇高的宪政改革呼声,中共中央必须作出回应,中央政治局也有不少支持者,特别是总理温家宝。但是,作为总书记的胡锦涛本身就不支持宪政改革,若不是这样,那么就不可能出台包括不搞宪政改革在内的“五不搞”,完全可以软性处理。在2011年3月全国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由江、曾派大将、外号“大喉咙”的吴邦国委员长公开说出了“五不搞”,而胡锦涛是一把手,这么重要的讲话,恐怕不会不经过其同意,在其任期内做出任何中央决定,胡锦涛都要承担历史责任。
随后习*近*平上台后,把“五不槁”扩大为“七不准”,宪政改革话题成为了禁忌,造成“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
在2012年春“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针对薄熙来案借题发挥,说出了被压抑许久的真心话: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15]。
当时薄熙来案已定案,温家宝这段语重心长的警示话别有所指,那就是习*近*平、胡锦涛之流的左倾思想理念,以及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认识与态度。
在2012年秋,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明确地回应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这也是当今习*近*平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可见胡和习俩人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习更防范“改旗易帜的邪路”并更倾向于“封闭僵化的老路”。
【附言】:拙文杀青后,高伐林先生认为胡耀邦提拔重用江泽民应事应注明出处。其实这种事是不需要注释的。因为中共党内当时不像现在这样各派别争斗激烈,水火不容,残酷无情,当时较为团结,相当比较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办事,干部由组织部考察桃选,由离任干部或该部举荐,外人不得插手,就是中共元老也羞于做“打招呼”这类事。江泽民由上海市离任市长汪道涵举荐,中央组织部或另有人选,一同报中央领导商量定夺,时任总书记胡耀邦亲自面谈考察这么重要的上海市长之事勿庸置疑,众人皆知,无需注释。
[1]余杰:《中国影帝温家宝》,2010年香港出版,田园书屋经销。
[2]人中国异见作家余杰抵达美国〉,BBC中文网2012年1月12日。
[3]《百度百科》温家宝条目。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文,新华社1981年6月27日。
[5]editr:〈李锐“不当奴隶,更不当奴才—纪念胡耀邦〉,独立中文笔会2015年2月8日。
[6]吴伟:〈十三大后的党政分开改革),《纽约时报》中文网2014年9月30日。
[7]同[5]。
[8]〈温家宝十三字箴言吁舆论监督〉,《新闻眼》2003年第39期。
[9]〈“西山会议”纪要〉已难找到,可参阅黎阳:《“改革攻坚”,还是颠覆政权?》,乌有之乡2011年3月3日。
[10]新华社2007年2月26日。
[11]中央电视台2008年5月12日记者现场直播。
[12]《维基百科》陈良宇事件条目。
[1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4]《维基百科》张木生条目;张木生:《改造我们的文化历史观》,香港2009年出版。
[15]新华社2012年3月14日。
作者系中国历史学者,现客居泰国。